“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時間過得真快,離今年7月20號入伏的日子,只剩下幾天了。空氣里頭的暑氣和濕氣,像一床厚重的棉被,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很多人的食欲也跟著一落千丈。
每到這個時候,老人們總會念叨起一句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老話:“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尤其是入伏前后這段時間,老一輩人更是把“夏吃姜”看作是安度苦夏的法寶,甚至有“夏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的說法。
這就讓很多人犯了迷糊:夏天本來就夠熱了,姜又是辛辣溫熱的東西,這不是火上澆油嗎?這不是越吃越上火嗎?實際上,很多人都把老祖宗的這句忠告給理解錯了。今天,咱們就來把“夏吃姜”的說法來弄清楚,看看這姜,到底該不該吃,又該怎么吃。
為啥天越熱,越要吃點姜?
夏天天熱,我們身體為了散熱,皮膚的毛孔都是張開的,體內的陽氣也都跑到了體表來。這就造成了一個很特別的狀態,叫“外熱內寒”。我們的五臟六腑,尤其是脾胃,陽氣反而是相對虛弱的。
再加上夏天我們都愛干啥?猛灌冰鎮冷飲、狂吃冰西瓜、整天待在空調房里。這些寒涼的東西和環境,直接就把寒氣灌進了本就虛弱的脾胃里,進一步損傷了我們體內的陽氣。結果就是食欲不振,肚子發涼,而且特別容易拉肚子。
這個時候,生姜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它性情溫熱,恰好能溫補我們脾胃里的虛寒,把灌進去的寒氣給排出去。所以,“夏吃姜”不是火上澆油,而是用一點“熱”來平衡我們體內的“寒”,這是一種平衡的智慧。
“夏吃三片姜”,到底有啥好處?
1. 溫中散寒,健脾開胃
前面說了,夏天脾胃內容易積寒。吃幾片姜,就像給我們的腸胃點上了一個“小火爐”,能把寒氣驅散,讓脾胃的功能恢復正常,消化能力強了,人的食欲自然也就回來了。
2. 殺菌解毒,保護腸道
夏天是細菌最愛繁殖的季節,食物容易變質,很多人愛吃的涼拌菜,海鮮,都可能藏著致病菌。而現代研究也發現,生姜里含有的“姜辣素”,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吃飯的時候吃幾片姜,能很好的預防急性腸胃炎。
3. 排汗解表,預防“空調病”
夏天很多人都會得一種“夏日風寒”,就是從炎熱的室外猛地進入空調房,冷風一吹,毛孔驟然收縮,汗出不來,寒氣就憋在身體里了,導致頭痛、鼻塞、渾身酸痛。喝一點姜湯或者吃幾片姜,能幫助身體微微出汗,把體表的寒氣給帶出來,人也就舒坦了。
“賽過人參湯”的姜,到底該怎么吃?
姜雖好,但吃法也有講究。吃對了,賽過人參湯,吃不對,效果大打折扣。老祖宗傳下來3種“神仙吃法”。
吃法一:醋泡姜
這可以說是夏天吃姜最好的方法。把新鮮的生姜切成薄片,用米醋浸泡,密封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吃了。每天早上吃上2-3片,效果最好。
為啥要用醋泡?因為醋是酸性的,入肝經,能收斂過度的熱性,同時把姜的藥性更好地引到肝臟。這樣一來,既能升發陽氣,又能疏肝理氣,溫和而不上火,非常適合長期食用。
吃法二:紅糖姜棗茶
取幾片生姜,幾顆紅棗,加一勺紅糖,一起煮水喝。這款茶特別適合那些在夏天手腳冰涼,怕吹空調的女性朋友。生姜驅寒暖胃,紅棗補氣養血,紅糖溫補活血,三者搭配,能讓你在夏天也能感覺身體暖暖的,氣色紅潤。
吃法三:姜絲入菜
這是最簡單、最日常的方法。夏天我們常吃一些寒涼的蔬菜,在做這些菜的時候,切幾片姜絲一起炒,就能很好地平衡掉蔬菜的寒性,讓菜肴變得平和,吃了對脾胃更好。另外,在做海鮮或者肉類時放姜,也是同樣的道理。
最后,記住一句老話:晚上吃姜,賽過砒霜!
吃姜最好的時間是在中午,因為中午人體的陽氣開始升發,吃姜能順應這個趨勢,讓人一天都精神。而到了晚上,人體的陽氣要收斂潛藏,準備休息。如果這時吃姜,它的溫熱發散之性會干擾陽氣的收藏,影響睡眠質量,所以晚上不宜吃姜。
總結
“夏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想告訴我們的,不是簡單的“吃”,而是在看清了夏天“外熱內寒”的本質后,如何用食物的偏性去糾正身體的偏性,最終達到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
入伏在即,酷暑將臨。你家開始準備“夏吃姜”了嗎?你還有哪些祖傳的吃姜妙招?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分享,讓更多人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