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美日印澳外長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同日,北京通過新修訂礦產資源法。
華盛頓聲明四頁紙,核心只有一句:不能讓產業鏈再圍著中國轉。美國國務院把“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包裝成保障供應鏈韌性,可誰都看得出,目標直指中國4月對七類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釤、釓、鋱這些拗口的名字一旦斷供,F-18導彈傳感器、電動車永磁電機都得停工,西方軍工和新能源瞬間“失血”。四國算盤打得響:澳大利亞出礦,日本出錢和技術,印度出市場潛力,美國出終端需求,30到40家企業當天就擠進國務院會議室,想拼出一條繞開中國的精煉產能。
四國外長會議(資料圖)
想法很宏大,現實卻骨感。全球八成精煉產能在中國,美日印澳加起來只占不到一成。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攢下的稀土分離技術、環保配套、熟練工人、物流網絡,不是砸幾百億美元就能一夜復制的。更麻煩的是,四方內部各唱各調:特朗普政府揮舞鋼鋁關稅大棒,日澳印無一幸免;日本推遲半年籌備的“2+2”會談;澳大利亞擔心美國核潛艇技術共享變卦;印度對白宮宴請巴基斯坦參謀長耿耿于懷。伙伴之間先算自家賬,再談聯手,效率可想而知。
就在華盛頓忙著拉群的時候,北京把29年沒動過的《礦產資源法》翻了個底朝天,7月1日生效的新版從53條擴到80條,條條帶刀。過去只管“怎么挖”,如今重點落在“為誰挖”。戰略礦產清單、礦業權收回補償、探采直通車、全國審批平臺同步上線,相當于給稀土、石墨、鋰、鈷這些“工業味精”裝上統一水龍頭,出口多少、賣給誰、什么價格,一鍵直達部委。商務部4月的那次管制只是預告片,新法才是正片,以后誰想用中國稀土,得先交出最終用戶證明,軍工用途直接免談。
特朗普(資料圖)
數字最能說明風向:去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5.3萬噸,今年前五月只批了1.8萬噸,同比下降三成,國際氧化鐠釹價格年內已飆破每噸70萬元人民幣,創十年新高。西方企業忙著囤料,卻發現港口倉庫里的中國貨越來越少。產業鏈的焦慮寫在股價上——美國MP Materials年內漲幅140%,澳大利亞Lynas累漲160%,可兩家公司的分離廠依舊在中國之外找不到替代選項。
四方想另起爐灶,中國則把籬笆扎得更緊。新法把“維護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寫進立法宗旨,這是1986年舊法里從未出現的字眼。換句話說,北京不再滿足于當最大供應商,而是要當規則制定者。誰能在下一輪新能源競賽中卡位,取決于誰能先拿到穩定的礦產通行證。華盛頓的會議室里,PPT一頁頁翻著“2027年建成獨立供應鏈”的藍圖;北京部委的系統中,審批窗口實時滾動著每一筆稀土流向。時鐘滴答作響,差距不是縮小,而是在拉大。
特朗普(資料圖)
當四方還在為投資分攤比例拉鋸時,中國已經把整條賽道收進自己的計時器。稀土戰爭沒有硝煙,但勝負早已寫在法條和產能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