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莫言在《紅高粱家族》里寫道:“愛情就像鬼,相信的人多,見到的人少。”
愛情這樁美事,被我們說得太多,想得太美,卻見得太少——我們一生追逐的,或許本就是一場集體編織的盛大幻覺。
我們太擅長描摹愛情了。在歌謠里,在詩詞間,在電影里,在小說中,愛情被精雕細琢,被濃墨重彩,被賦予千般完美模樣。
我們執拗地相信愛情必然存在,如同我們相信那幽微難測的靈魂世界一樣堅定。
可一旦有人追問:“你見過愛情嗎?”多數人便啞口無言,如同在幽暗走廊上聽見異響,既不敢完全否定,又拿不出實在證據來。
你說你經歷了愛情,我無法反駁你;你說世上沒有愛情,我也無法完全同意。
這本質上如同對靈魂的信仰——它存在于感受的暗流中,存在于相信者的執念里,存在于集體意識的反復編織中。
這虛幻的“愛情”概念,卻如此真實地牽引著我們的行為。我們為它心潮澎湃,為它輾轉反側,為它甘愿付出時間、精力乃至生命。
這份相信本身,已然成為驅動我們前行的力量。多少人終其一生在尋找那所謂“對的人”,執著于“命中注定”的浪漫,正是被這強大的集體敘事所驅使。
愛情無法被“見到”,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件等待被發現的現成之物。
它更像是一種需要共同創造并不斷維護的脆弱關系。它不在某個具體對象身上,也不在相遇的瞬間凝固成型。
愛情不是我們“找到”的,而是我們日復一日在具體生活中“做”出來的。
與其執著于“見到”愛情,不如去認真踐行它。在每一個日常的早晨問一聲“睡得好嗎”,在對方疲憊時遞一杯溫熱的水,在意見不合時仍能耐心聽完對方的聲音……
這些微小動作,才是抵御虛無,讓“靈魂”顯形的真正魔法。
愛情不是藏在遙遠地方等待被發現的寶藏,它是在我們此刻的言行里被一點一滴塑造出來的真實溫度。
我們一直追問“什么是愛情”,卻忘記了真正的問題或許是:“我們如何創造愛情?”愛情不需要被“看見”,它需要被實踐。
也許莫言并非在否定愛情的存在,而是在揭示一個更為深邃的真相:愛情的價值不在“被見到”的確定性里,而恰恰在“被相信”后那永不停歇的實踐過程中。
當你不執著于“見到”愛情,而把力氣花在理解、尊重、溝通與行動上,那無形之“鬼”便悄然在你們之間顯出了血肉之軀。
那正是愛情最本真的樣貌——它從來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個由兩個人共同譜寫的動詞。
在愛情這樁事上,重要的從來不是我們“見”到了什么,而是我們以怎樣的姿態,日復一日地“做”著什么。
“靈魂”或許不可見,但人間燈火下相守的暖意,卻足以讓每一個愿意相信并創造的人,活得踏實而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