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評論員
盡管上半年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增加,但海關總署7月14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外貿規模穩定增長。上半年,我國進出口規模站穩20萬億元的臺階,創歷史同期新高。從季度走勢來看,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個百分點,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增長。這一成績來之不易,是近年來我國采取各項政策措施和創新不斷增強外貿韌性的結果,同時,提醒我們未來持續增強外貿韌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具體來看,增強外貿韌性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擴大開放。從上半年的外貿數據來看,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正因為我國不斷擴大“朋友圈”,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大力提振企業信心,才能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增量,上半年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增長13.8%。
二是保持創新動能,推動出口向優向新。上半年,我國外貿企業抓住全球能源轉型新趨勢,持續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加速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上半年,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都超過兩成。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產品增長12.7%。值得注意的是,從跳舞到馬拉松再到踢足球,我國機器人越來越多才多藝,充分體現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活力。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繼續增長61.5%。烹調、清潔、送餐、娛樂等機器人越來越智能,為全球消費者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三是走好擴大內需這步棋,持續帶動進口趨穩。隨著“兩重”“兩新”等政策持續發力,二季度進口轉為正增長。上半年,我國石化、紡織等機械設備進口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電子元件等關鍵零部件較快增長,原油、金屬礦砂等重要原材料的進口量增加。未來,要繼續落實好中央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做好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各項政策的落實。
四是不斷釋放外貿經營主體活力。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62.8萬家,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4.7萬家,進出口增長7.3%,占進出口總值近六成。與此同時,要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外貿經營主體有信心、敢作為。
五是保持在華外資企業深耕中國、信心不減。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資企業進出口6.32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4%,已連續5個季度保持增長。這表明,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貿易形勢,在華的外資企業仍然堅持深耕中國、信心不減。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達到了7.5萬家,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這既充分說明了中國大市場的全球吸引力,也證明了中國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令外資外企放心。未來,中國要持續努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把中國作為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總之,不管世界風云如何變幻,只要中國保持定力,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高水平開放,就能夠以自身多元化穩定的市場、創新優質的產品、應變求新的外貿主體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總 監 制丨王列軍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