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圖文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轉(zhuǎn)發(fā)只為學(xué)習(xí)分享,侵權(quán)請通知必刪。
窗畔案頭,青瓷瓶內(nèi)斜插著一枝新采的竹枝,陽光輕移,竹影便隨光斑靜靜浮在素白的墻壁上。我凝視那些葉,它們猶如一群輕盈的綠鳥,在風(fēng)里輕輕舒展翅膀,偶爾翩躚,偶爾靜息。竹葉的輕語仿佛也飄落耳際,引得我心中微微悸動,便取筆蘸墨,想將眼前這竹影搖曳的生命圖卷,移植到紙間。
我俯身細(xì)察,竹葉生長自有其法度,聚三攢五,如手掌伸開,葉尖鋒利,葉柄卻顯細(xì)瘦柔韌,恰似秀逸少女的纖腰,剛?cè)嵯酀N姨峁P欲畫,然而初時卻躊躇難下,筆尖懸空,竟不知該從何處著墨。
縱使勉強落下,也常畫得葉面臃腫,葉尖鈍拙,哪里還有半分竹葉飄灑俊逸的神采?每每此時,懊惱便如潮水涌起,我不禁將畫壞的紙揉成團,擲于桌角,那些紙團漸漸堆積,竟也如一枚枚未曾舒展的芭蕉葉,無聲地蜷縮著。
反復(fù)揣摩,我漸漸悟得畫葉之道:竹葉如飛鳥,筆尖亦須乘著心意之翼。每一片葉子落筆前,須在心中先醞釀好它的姿態(tài),胸中自有枝葉圖景;然后逆鋒起筆,筆尖緩緩按下,力透紙背,再順勢朝前推去,漸行漸提,直至葉梢如燕尾般輕輕揚起,陡然出尖——葉尖愈銳,則神采愈顯。如此勾勒的葉,便如飛鳥舒展的翅膀,輕盈中蓄著勁力,似隨時可乘風(fēng)而起,在紙上翩然起舞了。
我漸漸明白,畫竹葉絕非簡單摹形,其妙處正在于葉葉不同,葉葉有神。畫竹人胸中雖需蘊藏法度,但下筆時卻該如竹生天地一般,既循自然之理,又自由不拘。鄭板橋曾道:“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筆下所成的竹葉,在紙上重生,竟亦已非瓶中竹葉了。
葉子們雖大小有差,姿態(tài)各異,但合于紙上卻渾然一體,儼然自成一方天地。此時,我才恍然明白,紙上竹葉已非自然枝葉的翻版,倒是由我心緒、技法與自然靈韻共同催生出來的新生命了——它們扎根于紙,也扎根于我的心魂。
窗外竹枝微動,竹葉依然在風(fēng)中沙沙作歌,我擱下筆,凝視紙上的新竹,它們亦仿佛迎風(fēng)搖曳起來。畫葉者,非為復(fù)制自然,實是重新孕育;非為描摹生命,實乃再造生命。筆下的每一片竹葉,皆須是嶄新而完整的生命宣言,雖生于毫末,卻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筋骨與神采——這枝葉的方寸之地,正藏著天地間生生不息的無窮力量。
紙上竹影搖曳,墨痕在光影里呼吸;風(fēng)骨自在,生命豈止于形?竹葉的婆娑與筆端的飛舞,在剎那間彼此印證:藝術(shù)之真諦,并非復(fù)刻自然的標(biāo)本,而是以我們心中靈光點燃的又一次創(chuàng)世——每一片葉的伸展,都如神在說“要有光”那般,無中生有,于空白中鑿開一隙生機盎然的新宇宙。
人物知識 山水知識 花鳥知識
點擊:閱讀原文,學(xué)習(xí)更多繪畫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