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文博專業,就是為了更好地守護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脈、促進文明世界全球對話!
文| 王泠一
這是中國的第60項世界文化遺產——西夏陵!2025年7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審議中國西夏陵申報項目 圖源|國家文物局
消息傳來、舉國沸騰!同樣在這一神圣時刻,全球目光聚焦中華民族這一當之無愧的世界級瑰寶!
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祝賀中國西夏陵申報成功 圖源|國家文物局
我第一次聽聞西夏陵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是在1980年,當時我在上海市第三中學就讀初中二年級。任教歷史課的歸老師號稱是西夏的后裔,告訴了我契丹、黨項、李元昊、賀蘭山缺等元素。因我當時是歷史、地理兩門課的課代表,歸老師就向我介紹說自己的祖先原本叫拓跋,是西夏和北魏締造者;后來在中原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后改為漢姓,姓歸、姓要!
知曉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是因為歸老師和我當時愛好都是集郵。而1980年,國家郵電部根據該組織建議發行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繪畫藝術展覽紀念》專題郵票;郵票全套共三枚,圖案分別采用了三幅國畫《黃山云海奇觀》
《黃鸝玉蘭》和《牧駝圖》。
而在這一年新聞報道:公元前300年起,古代印第安瑪雅人創造了世界上唯一誕生于熱帶叢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其中洪都拉斯是瑪雅文明的孕育地之一。位于該國西北部的科潘瑪雅遺址,就被認為是瑪雅文明中最古老、最宏大的古城遺址之一,于198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記得歸老師說以后攻讀歷史學,就會和該組織打交道!
1982年,我園林般的初中母校按初心改為女校、我被迫離開后去了同在上海市長寧區轄區內的上海市延安中學就讀高中。好在高中的歷史老師陸廣田和數學老師呂玉珍都鼓勵我的志向就是復旦大學歷史系,因為他們就是復旦大學校友。
1985年我通過上海高考如愿升入復旦大學,當年國慶前,我就回初中母校看望歸老師。我告訴他有新專業叫文物與博物館專業,這專業且是國家首次設立;同學們來自西北、西南和湖北、湖南的文物寶地。而我和不少上海籍同學,是歷史學專業;五十人兩個專業同班,但我宿舍七人除我外皆是文博!
關于西夏陵,我本科第一年就向來自陜西的崔永革、甘肅的張元林和青海的李林邦打聽過相關考古事項。不過,因為沒有來自寧夏的同學、也沒專攻西夏歷史文化的本系老師;我們之間的交流經常跑題,后來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來復旦作學術報告才得以解渴!
中國青銅器考古權威、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生前留影
原來當時上海博物館是全國考古、文物調研交流樞紐,就是馬館長自己不熟悉的西夏王陵,他也能夠提供相關專家報告給我們精讀。如1972年,寧夏文物部門正式對這片區域開展考古調查;考古人員根據陵墓規模和獨特的月城結構,從數百座陵墓中辨認出史書中有明確陵號記載的9座帝陵。
而寧夏考古專家韓兆民、李志清,在1987年撰寫《寧夏銀川西夏陵區調查簡報》時指出:“從王陵墓區所在的地理位置來看,是依山面河,互為形勢。這反映了西夏王陵墓區的擇地,深受唐宋山陵葬儀及風水堪輿的影響”。這就是我和同學們能品讀到的關于西夏陵最早的專業學術報告!
賀蘭山下西夏王陵遺址博物館景觀一覽
當年我們剛二十歲,還得回答馬館長之問:學文博有什么用?
答案很多元:來自南昌的劉利同學和來自岳陽的譚建武同學,說是為了光宗耀祖;現在他們分別是其家鄉代表性文化遺產——海昏侯和岳陽樓的大專家。我的上鋪石建邦說可以陳列高水平的展覽,他現在就是上海和江南區域的著名策展人、文物價值評論家;他和我一樣有個愛好,即為無價之寶評估價格、包括國際拍賣市場價格。來自西安的崔永革,說是可以推進中外文明交流并推崇馬可波羅;而他現在就是意大利維羅納居民,文物品鑒交流就是其生活方式。來自湖北的蔡麗澤和來自云南的王家喜,說是可更好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他倆就是湖北恩施玉露非遺文化和云南普洱茶非遺的推崇者。我自己當年的答案則是:可以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外國文物強盜掠奪、偷竊的國寶奪回來;目前我多少實現了些復旦理想!
這回西夏陵出圈,我們八五一四同學群是一片沸騰!因為就在今年6月14日即國家非遺日,為了慶祝復旦大學120周年華誕、歷史系百年華誕和我們入學四十周年,同學們從各地回到了母校,莊嚴地舉行神圣的非遺主題班會,向恩師們匯報自己守護文脈的情懷!
今年6月14日非遺日,復旦大學八五一四班時隔四十年重返母校教室舉行主題班會。
這幾天,當年文博專業的同學、如今的非遺棟梁們,都和我積極地互相祝賀并探討中華文明的世界性地位。首先和我交流的就是南昌劉利同學,他給了國家文物局權威通報。這一權威通報明確指出:“西夏陵是中國西北地區11至13世紀由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遺址群,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賀蘭山山脈南段東麓,分布范圍近40平方公里。西夏陵包含9座帝陵、271處陪葬墓、5.03公頃北端建筑遺址、32處防洪工程遺址,與峰巒疊嶂的賀蘭山勢共同形成了雄偉壯麗的陵區景觀。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遺存,直接為中國歷史上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見證作用,實證了西夏王朝在絲綢之路上的中繼樞紐地位。”如此清晰而簡潔的表述,讓我很羨慕現在的文博專業生!
國家文物局同時強調——“西夏陵在選址方位、空間布局、陵寢制度、陵墓建筑、營造技術、喪葬習俗等方面所體現的特征,全面承襲唐宋帝陵陵寢制度和傳統木構建筑體系,吸收黨項、吐蕃、回鶻、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文化傳統,充分展現了這一時期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之間,以寧夏平原為中心,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而產生的文化融匯與創新特征。西夏陵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提供了重要見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西夏陵申遺成功,是中央有關部門、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論述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成果。”
我進一步了解到:“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贊賞中國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績,認為西夏陵文物保護法律體系、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土遺址保護實踐與科研,為保護該遺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考察過寧夏的屠寶迪同學,由此提議我研究國際話語權!
屠寶迪(右)2009年8月參觀過西夏王陵。他告知其有“東方金字塔”之譽;不過不熟悉歷史者看了就覺得是幾個土堆;所以對游客的相關說明還得努力。
國際話語權,在我眼里就是具化為西夏陵之后誰會出圈?那么,下一個盲盒是哪家?我就得以和當年的女同學們(都是國家和地方文博行業骨干專家)深度交流;而這四天和她們說的話比復旦本科那四年要多得多!她們比較明確世界文化遺產候選項目有茶馬古道和三星堆(四川);而我覺得岳陽樓和海昏侯也理應是候選佳案,不過劉利謙虛地說還需努力奮斗!
交流到這一崇高境界,我認為可以總結回答馬承源先生之問了,即選擇文博專業,就是為了更好地守護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脈、促進文明世界全球對話!有意思的是:十年前我們八五一四班相識三十周年返回復旦大學母校探親,馮學瓊代表組委會給班主任恩師張廣智教授和各位老同學的禮物是姓名篆刻印章,我當然倍感親切,因為就是西泠印社風格。而今年相識四十周年再回母校,國家文博骨干的同學們大顯身手,給大家代表性非遺禮物如國博的鳳冠冰箱貼、湖北恩施玉露茶、汕頭非遺老婆餅、廣東織品香云紗和甘肅省博物館的馬踏飛燕軟膠鑰匙扣。我給同學們的禮物則是——封面報道為《文科,有什么用》的《新民周刊》!
作者(右)和當年上鋪同學石建邦交流《新民周刊》封面文科主題報道
就在6月14日那天,陳靖豐、楊立新、黃源敏、李長福、張階偉等同學都想起了當年課堂討論過文博有什么用。現在就讓我來回答吧:假如沒有文博和文科,中華民族何等寂寞!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交流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一九八五級校友)
讓環衛工高溫下4小時翻8噸垃圾找回游客兒童手表,“有求必應”感動了誰?
這個游戲還有中國戰隊?還贏下了世界冠軍?
開除李同學學籍公平嗎?烏克蘭電競選手的說法又如何?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