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
黨項人李元昊建西夏
不僅在政治、軍事、法律等方面
效仿中原王朝
修建帝陵時亦“相承一脈”
在史書上留下
“仿鞏縣宋陵而作”的評價
在西夏陵成功申遺之際
“百聞不如一見”欄目
帶你走進遺址
探尋陵墓建筑、選址方位等方面的奧秘
看西夏陵如何承唐仿宋
西夏存世近200年
歷10帝,留9座帝陵
同中國歷代帝陵一樣
西夏陵的選址和營建深受風水理論影響
西北傍山,東眺黃河
地勢高敞,面向開闊
與賀蘭山山勢共同形成了雄偉壯麗的景觀
在布局方面
西夏陵沿襲唐宋帝陵主要特點
采用“分為多組并置于單一陵區”的制度
每組2陵或3陵
周圍各有數量不等的陪葬墓
同時,西夏陵保存了
陵門、角闕、獻殿、神道、闕臺等
唐宋帝陵構成要素
以及“神道——陵城”的軸線對稱布局特征
在承襲唐宋帝陵之外
西夏人也根據自身特點
在帝陵建造中加入了獨特元素
最明顯的就是其陵塔
不在墓室之上
不起封土作用
形為密檐式夯土實心高塔
雖然其外覆的木結構已在千年風雨中消失
但用夯土筑成的陵塔卻保存下來
成為今人對西夏陵的最深印象
中國帝陵墓道通常隱而不現
西夏陵墓道封土卻隆起土埂
形似魚脊
這種明示墓室位置的做法極為罕見
在陵城中軸線之外
西夏陵獻殿、墓道封土、陵塔
構成北偏西的另一條軸線
體現了黨項族
“鬼神居中”以避鬼神的傳統信仰
作為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
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遺產
西夏陵的選址、布局、建筑形制等方面
透露出西夏王朝對中原文明的深刻理解和尊崇
踐行著中華文明的融合與發展
記者:艾福梅、張澤鈺、馬思嘉
海報:張澤鈺、于卓
新華社寧夏分社出品
鳴謝: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