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克什米爾空中“中式裝備”帶給印度的恐懼還沒有消散,又一款中國造“大殺器”進入了巴鐵的裝備清單,南亞空中力量平衡也在加速被打破。據美媒報道,由中國研發制造的直-10ME首批40架戰機近日已經交付巴鐵,而且就部署在旁遮普省前線基地。這款配備全球唯一專用直升機空戰導彈的“高原獵手”將成為印度軍隊新的夢魘。因為此前,印度曾耗費巨資從美國引進28架AH-64E“阿帕奇”直升機。如今,印軍的“阿帕奇”也將迎來“陣風”時刻。
在印巴邊境地區,印度的“阿帕奇”憑借裝備的美制T700-GE-701D發動機,展現出了強大的高原適應性,這讓巴基斯坦處于極為不利的局面。而此次巴鐵換裝的直-10ME配備了強大的渦軸-9G發動機,擁有1500千瓦額定功率。數據顯示,直-10ME在5500米海拔功率衰減僅18%。相對來說,印度軍方為了確保戰機航程,不得不拆卸“長弓”雷達,這大大限制了載彈量。早在2024年中巴“雄鷹-Ⅺ”演習中,直-10ME就展現出強大的航程和彈藥載荷優勢,甚至可以在4500米海拔精準命中25公里外目標。
正是因為直-10ME可以完全適應高原作戰,在印巴對峙的關鍵區域錫亞琴冰川,巴鐵的直-10ME可以滿載3噸武器執行各項任務。在對地打擊方面,它配備了8枚反坦克導彈與19管火箭巢,而在空戰中,直-10ME掛載可雙聯裝TY-90導彈,這是目前全球唯一專為直升機空戰設計的武器。它的激光近炸引信配合離散桿戰斗部,可以精準摧毀旋翼系統,6公里的射程更是遠超印軍的“毒刺”導彈。
在此前巴軍模擬對抗中,直-10ME就曾連續“擊落””8架“阿帕奇”靶機。更讓印軍焦慮的是,TY-90導彈和機載毫米波雷達深度集成,可以自動截獲目標,而且在夜間和沙塵環境下依然保持著高命中率。反觀采用手瞄的“毒刺”導彈,在電子對抗和集成方面已經和TY-90存在代差優勢。因此,未來印軍的“阿帕奇”面對巴鐵的直-10ME,將面臨“看不見,打不準,扛不住”的困境。
更讓印軍高層憂慮的,依然是巴鐵通過中式裝備帶來的體系碾壓。和巴鐵空軍的殲-10C一樣,直-10ME在戰斗中也不是孤軍奮戰,擁有巴鐵后方整個戰場信息樞紐體系的支撐。經過數據鏈串聯,直-10ME可以和“飛馬”電子戰系統、ZDK-03預警機及地面部隊實時共享數據,“偵-控-打-評”體系非常完善。雖然說美制“阿帕奇”是武裝直升機中的口碑品牌,但畢竟已經服役多年,印軍在現代化升級方面也沒有什么突破,這就導致技術依然先進的“阿帕奇”已經深陷“體系孤島”。
此前的印巴空戰就是最好的例子,印度空軍的法式“陣風”、俄制導彈和以色列的電子戰系統兼容性極差。在實戰中,數據鏈還需要通過蘇-30MKI中轉目標信息,整個流程耗時90秒。反觀巴鐵空軍,在中式作戰體系的加持下,戰機從發現目標到發射PL-15E導彈僅需12秒。戰機稍縱即逝,這也是印度空軍慘敗的重要因素。
不得不說,巴鐵此次獲得直-10ME,足以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而在此次合作項目的背后,則是中美軍事技術與地緣政治的博弈。因為早期巴鐵并沒有選擇我們的直-10的系列,而是更傾向于和美俄合作。只不過,俄制米-35M因高原性能不足被放棄,另一個備選方案土耳其的T-129則因為美國威脅斷供發動機而泡湯。
最終,巴鐵希望高價引進美國的AH-1Z“蝰蛇”武裝直升機,但美國考慮到印度的反對,最終沒有松開。反觀中國,在巴鐵提出采購意向后,中方軍工團隊對直-10外貿基礎款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改造,為巴鐵量身打造了復合裝甲,升級了紅外抑制設計。在交付上,“中國速度”更是讓巴鐵深深信服。雙方2024年簽約,今年就正式交付列裝。
目前,巴鐵的首批40架直-10ME已經沿邊境展開,盡管戰機數量不如印軍,但在戰力和體系方面卻占據明顯優勢。尤其是直-10ME以TY-90、CM-502KG構筑的對空對地打擊體系,將把中式裝備的體系化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自此,巴鐵高原圍獵“阿帕奇”時代正式開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