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往事如煙,隨風飄散,可有些事情雖然過去了好多年,卻還深深留在我的記憶里。當年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插隊落戶期間經歷的那次驚險遭遇,五十年后的今天,我還記憶猶新。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1969年4月初揮淚告別父母,和同學們一起在軍工路碼頭乘坐輪船離開上海的,滿載上海知青的輪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航行了兩天兩夜,于第三天中午才抵達了遼寧省大連的碼頭。
在大連短暫停留,我們又乘坐火車繼續前行,歷時兩天兩夜,火車到達了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一個叫朝陽川的小站。在朝陽川吃過早飯,我們再次乘坐汽車繼續前行,最終來到了三道彎公社梨樹溝大隊,我們十一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梨樹溝五隊插隊,淳樸善良的李隊長安排我們六名男知青住在了生產隊的兩間土坯草房子里,五名女知青暫時借住在老鄉家中。
延邊的父老鄉親淳樸善良又熱情,我們上海知青來插隊,鄉親們都很高興,都自發地給我們送咸菜送好吃的,也來幫我們做飯,幫我們燒火,方方面面都很照顧我們。
當時雖然已是4月天氣,可延邊春天的腳步卻姍姍來遲,梨樹溝周邊的林子里到處可見未融化的殘雪,背陰處的河溝里,也能見到厚厚的冰凍。因為天氣還有些寒冷,春耕備耕生產還沒開始,李隊長就帶領我們男知青到林子里打柴,他手把手教我們打柴,然后再幫我們用隊里的牛車把柴拉回屯子。李隊長有一桿火藥槍,他喜歡打獵,有時打了兔子就送給我們吃。李隊長就像我們的家長關心我們照顧我們,我們都發自內心地感激李隊長。
春耕春播生產開始以后,我們知青也和鄉親們一起往地里運送土雜肥為春耕春播做準備,李隊長總是囑咐我們剛開始干農活不要著急,慢慢來,不能累著了。李隊長每次都給我們安排最輕松的農活,鄉親們也都特別關照我們知青,我們雖然不會干農活,可享受和社員們一樣的工分待遇,李隊長和鄉親們的善良令我倍感溫暖和感動。
那年秋天,上級為我們上海知青撥下了安家費,隊里為我們蓋了新房子,成立了知青集體戶,我們十一名知青都搬到新建的知青集體戶一起吃住了。鄉親們對我們知青還是一如既往地好,經常給我們送蔬菜送好吃的,生產隊菜地的蔬菜我們知青也隨便吃。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天天都有青菜吃,可那時豆油緊缺,想吃一頓肉更是難上加難,天天清水煮菜,也就吃膩了。好在梨樹溝周邊都是林子,春天有野菜,夏天和秋天有蘑菇木耳,山上這些野味讓我們的餐桌豐富了很多。每年的春天,李隊長就會帶我們到林子里采野菜,秋天就去撿(采)蘑菇采木耳,我們還跟著鄉親們和李隊長去很遠的森林里打過松子呢。
記得是1972年秋天,隊里給社員們放了三天假,讓鄉親們去林子里采蘑菇采木耳,打松子采榛子。因為附近的林子里很難撿(采)到木耳,李隊長說他知道一個地方,那里木耳很多,個把鐘頭就能采滿一大筐,只是路途比較遠,得走兩三個小時才能到地方。
那天一大早,我們還在吃早飯,李隊長就背著獵槍和背簍來到了知青集體戶,等我們吃完飯,他告訴我們都穿上長褲,帶上干糧和飲用水,我們六名男知青有人挎著籃子,有人拎著水桶,我借了周大爺家的背簍,就跟著李隊長出發了。
一路上,李隊長家的那只大黑狗一直走在前面,遇到奔跑的野兔或低空飛過的野雞,那只大黑狗不是一陣追攆就是一陣狂吠,在密林里穿行,有李隊長家的大黑狗陪伴,我們感覺安全了很多。
翻山越嶺,大約走了兩個多小時,李隊長看我們都累得氣喘吁吁,他就笑著對我們說:“一會就到熊瞎子溝了,過了熊瞎子溝就有木耳和蘑菇了,咱們就在那采木耳。再往前就是‘鬼門嶺’了,那里太遠,咱就不去那兒了。”
一聽前面就是熊瞎子溝,我們頓時放慢了腳步,楊培根膽怯地說:“隊、隊長,熊瞎子溝不會有黑熊吧?聽說黑熊會傷人的……”“這幾年進林子的人多了,再加上林場伐木的和栽樹的工人進進出出,好多年都沒見過熊瞎子了。就算碰上熊瞎子也不用怕,咱這么多人呢,我這還有獵槍。”李隊長笑著對楊培根說道。
真是說什么就有什么,我們正在密林中往前走,李隊長家的那只大黑狗突然狂吠起來,李隊長也突然停住了腳步,緊張地說道:“黑熊,熊瞎子……”說時遲那時快,李隊長急忙把獵槍端在手中,他就像老母雞護著小雞仔一樣,把我們都擋在他身后,并告訴我們慢慢往后退,盡量不招惹那只體型碩大的熊瞎子。
看我們都慢慢往后退,李隊長家的大黑也意識到了危險,它也隨著我們往后退,還時不時汪汪叫上兩聲。那只大黑熊沒有一點怕人的意思,它站在原地“嗷吼”叫了一聲,不緊不慢地向我們走來。
圖片來源網絡
緊挨著我的楊培根嚇壞了,他撒腿就往旁邊跑去。那只黑熊看楊培根一個人跑了,它就不跟著我們了,一下子就改變了方向,直奔楊培根撲了過去。李隊長一看情況不妙,慌忙舉起獵槍瞄向那只熊瞎子。那只熊瞎子很快就到楊培根身邊,李隊長已經沒辦法開槍了,他怕傷到楊培根。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隊長家的大黑不顧一切地撲向了那只熊瞎子,一口死死咬住熊瞎子的后腿。熊瞎子可能是被咬疼了,它回身就是一掌,把大黑打出去了丈八遠。大黑并沒有退縮,它又撲上去咬住熊瞎子的后腿,熊瞎子一屁股把大黑蹲在了地上,大黑被壓的嗷嗷怪叫,楊培根趁機又跑了回來。
看大黑被熊瞎子蹲在屁股下面,李隊長照著熊瞎子方向就摳動了扳機,只聽“砰”一聲槍響,那只熊瞎子轉身就往林子深處跑去了。等熊瞎子跑遠了,李隊長家的大黑才拖著兩條后腿爬了過來。抱著受傷的大黑,李隊長流淚了,我們心里也很難受。這時我才想到了楊培根,正要批評他幾句,只見楊培根還在瑟瑟發抖,他的褲腿上濕了一大片。
遭遇了一場有驚無險的驚嚇,大家也沒心情去采(撿)木耳了,我們替換著把李隊長家的大黑狗背回了屯子,那只大黑狗過了半個多月才會走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奔跑了。
后來去縣里開會學習,我還專門去了林業局,把在熊瞎子溝遭遇熊瞎子的驚險經歷匯報給相關領導,領導特別重視,專門派人做了記錄,還留下了我的名字和插隊落戶所在的生產隊。
1973年秋天,就在我準備到延邊財貿學習的時候,林業局勘測隊的工作人員突然找到了我,讓我帶領他們去熊瞎子溝尋找那只熊瞎子。李隊長不放心,讓我背上了他的獵槍。結果我們在林子里轉悠了兩三天,也沒見到熊瞎子的影子,幸虧發現了熊的足跡,要不然的話,我就得落下謊報軍情的嫌疑。
圖片來源網絡
離開延邊十幾年了,淳樸善良的老隊長也不在了,可每當回憶起在梨樹溝插隊落戶的點點滴滴,我心里除了溫暖就是感動,當年老隊長像老母雞護小雞仔一樣保護我們的情景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敬愛的老隊長,我們上海知青永遠懷念您!第二故鄉和第二故鄉的鄉親們,將是我們上海知青永遠的眷戀和牽掛。
作者:草根作家(講述人:沈學軍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