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筆者從溫泉出發,沿著綠波流淌的肖星線來到大幕鄉四門樓水庫(又名仙女湖)毗鄰的井頭村“云棲田園”。
只見一地綠草如茵的草地上,一塊刻著“云棲田園”的大石頭在山水白云間若隱若現。遠處山坡上,黃桃、翠冠梨、果凍橙,一片片果林香飄山野;近處旱地邊,甜玉米、苕葉尖、豆角茄子,一廂廂共享菜園蔬菜長勢喜人。20畝竹林下幾千只散養雞追逐撒歡,6個露營帳篷里歡歌笑語,滑梯式建筑里圍爐煮茶……
“我們把村里自建的400畝果樹基地、共享菜園、露營基地一體化承租給第三方錢凱經營,年租金15萬,已到帳了。”井頭村黨總支書記王宏江說,加上光伏發電收入13萬元,今年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哩。
昔日的窮鄉村是如何逆襲的?
思路一變天地寬。思路從何而來,王宏江介紹,當然是外出學習取經,以他山之石攻玉。為提高村集體收入,在大幕鄉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先后組織去浙江臨海、臨安等地學習,利用好的山水立體發展種養和“農旅+文旅”產業;還選派種植能人到隨縣培訓15天,學習果樹種植技術,引進先進經驗來指導盤活村里的果園經濟。
學以致用。看到井頭村臨仙女湖周邊的400多畝拋荒地,村里統一流轉過來,建基地,搞露營,種水果、玉米、蔬菜,發展立體田園綜合體。大幕鄉黨委書記劉志敏下村調研,看到這里綠水青山,水天一色,生態好,正在熱火朝天發展田園經濟,且白云悠悠不忍離去,就為其取了個詩間的名字為“云棲田園”。
網絡博主方女士聞訊來打卡,贊其“開門賞著水墨畫,出門就聞果蔬香,聽有山歌悠遠,吃有燒烤狂歡,愜意人生莫過于此。”
“快看,太有意境太美了!”來自溫泉的張女士拿著手機對著仙女湖變著角度一頓狂拍。
“這塊地準備做沙灘親子互動區,這18畝地為采摘區,準備間種草莓和早熟西瓜;這邊竹林是抓雞體驗區,散養雞1000多只;這6個帳篷邊建筑是云棲客棧,做優鄉村民宿體驗……”
錢凱說,留住孩子就可以留住大人。自從5月27日試營業以來,游客來了一波又一波,人氣非常不錯。但是因為設施還不夠完善,還不敢大力宣傳。但相信借助現代化數字技術,這個親近自然的田園綜合體一定會火起來。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在村支部號召下,大幕鄉外出能人返鄉,共建家鄉的熱情奔涌。呼之欲出的“云棲田園”,也吸引在外能人返鄉創業、捐資助力。
如今,云棲田園正以共享菜園吸引市民體驗農耕樂趣;用帳篷營地、觀景臺、兒童滑梯等設施增強游客吸引力;通過改造民宿、垂釣等水上游樂延長游客停留時間;通過林下養雞、冷庫和風干房農產品加工延伸產業鏈。(文/圖 胡劍芳 李婷婷 胡曉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