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湖北一村書記,本色出演短劇!

0
分享至

“啥情況?堰河村民集體學英語?”

7月14日,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首部鄉村振興微短劇《堰河那些事兒》亮相短視頻平臺,評論區里,網友們被劇中熱鬧的場景逗樂。


閔洪艷在微短劇中本色出演。

首集講述村民為迎接外國游客自學英語的故事,村黨委書記閔洪艷本色出演,操著一口地道的襄陽話號召村干部當翻譯,在山野農場開設“英語速成班”。

這位扎根鄉村30多年的“領頭雁”,又一次用創新的方式讓堰河故事飛向遠方。

閔洪艷說,讓村民當主角,借助微短劇探索“短劇+文旅”模式,全方位展示鄉村風光與人文風情,讓堰河故事傳得更遠、叫得更響。

堅持開門教育 晨會開到茶園里

“種了一輩子茶,沒想到還能當演員,閔書記這主意絕了!”42歲的天藝茶莊負責人姚進笑得合不攏嘴。

他在劇中飾演統籌茶園管理的“茶企霸總”,為演好角色,特意換上新買的polo衫,鏡頭前毫不怯場。

這部微短劇的誕生,源于今年3月茶園里的一場議事會。

會上,村民們暢所欲言:村里游客日益增多,村民們開起了咖啡館、特色民宿、露營基地,作為國家4A級景區,村子的宣傳方式也得與時俱進;同時,村民長期飲用井水、山泉水,隨著村民生活和游客接待需求激增,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大伙兒期盼著水廠建成后能盡快鋪設管道,早日用上自來水。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堰河村堅持開門教育,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晨會也從會議室搬到了茶壟旁、小院里,村干部與村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聽訴求、謀發展。

村里“95后”雙語講解員陳雪梅形象氣質出眾,平時常接待外地游客,她提議:“現在游客越來越多,咱村的故事得換種時髦方式講,拍個微短劇咋樣?”

“就拍咱自己的生活,我也來湊個熱鬧!”閔洪艷聽后覺得新意十足,掏出小本子,把建議一一記下。

經梳理和村民大會討論,建水廠、修茶園、裝路燈、興民宿、拍短劇等一批實事被列入今年的工作清單。


空中俯瞰堰河村全景。(谷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民當主角 拍攝首部鄉村微短劇

了解到堰河村的想法,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主動聯系。雙方達成合作,由村民當主角,“00后”大學生免費為村里拍攝微短劇。


閔洪艷(中)在微短劇中本色出演。(湖北日報通訊員 馮丹丹 攝)

“閔書記說,要讓游客看到,咱堰河的年輕人不僅會種茶,還懂雙語、有想法。”陳雪梅提出的“村民集體學英語”的創意被寫進劇本,增添不少“笑果”。

劇組負責人、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藝傳學院教師戴孟廷介紹,短劇聚焦“直播助農”“鄉村旅游”“非遺傳承”等主題,劇中角色以真實村民為原型,拍攝足跡遍布全村景點,能給觀眾“看劇即攻略”的沉浸式體驗。

“村民們放得開,每個鏡頭都透著真實的鄉土氣。” 戴孟廷說,村民們積極性極高,有人主動送來自家的茶葉、木耳當道具,有人幫著協調拍攝場地,整個村子像過節一樣熱鬧。

微短劇的背后,是大家對鄉村振興的新期待。

在堰河村一片竹林里,密密麻麻擺放著280塊石頭。“當時全村280戶,大家圍坐在一起,有啥說啥,啥事都能商量著辦。”1992年,29歲的閔洪艷走馬上任村黨支部書記。

那時的堰河,還是“見山山禿頭,見路路斷頭,見水水斷流,見人人犯愁”的窮山溝。

閔洪艷找到的第一個突破口是賣茶葉。當時,村里的茶葉一度滯銷,村民們質疑:“茶葉能當飯吃嗎?”閔洪艷背著麻袋跑省外找銷路,磨破嘴皮賺回第一筆7000元“啟動金”。

如今,依托“堰河香”品牌,線上線下渠道全面打通,今年茶葉銷售收入達4000余萬元。

對閔洪艷而言,拍短劇不是跟風,更不是噱頭。“咱是國家4A級景區,得讓更多人知道堰河的好茶、好景、好生活。”他指著劇中出現的茶園、民宿說,“每幀畫面都是攻略,游客看了就想來。”


閔洪艷和村民一起修剪村口的行道樹。(受訪者供圖)

解決急難愁盼 村民年內吃上自來水

6月30日清晨,堰河村的晨會從會議室搬到了村道旁,村里正修剪影響旅游觀光的樹枝,閔洪艷帶著村干部現場辦公。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群眾看的是實在成效。”閔洪艷算了一筆賬,“村干部帶頭干,發動村民一起參與,一年光人工費就能省一萬多,這筆錢能辦更多民生實事。”

仲夏時節,行走在堰河村,處處可見新變化——

2公里長的茶園作業道蜿蜒山間,200多畝老茶園煥發生機;整治后的河道旁建起親水棧道,60多盞新路燈點亮山村夜晚;民俗園三期和村史館里,游客跟著講解員細數堰河的變遷。

在村民馮畢建家門前,施工人員正忙著安裝入戶水管,老馮指向院門延伸的管道說:“盼了這么多年,自來水終于要通到家了!”

“群眾急難愁盼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閔洪艷帶著村干部測距離、定方案,3個月鋪了7000米管道,“今年年底,全村400多戶1800人都能用上自來水。”

上半年,村里投入1000余萬元完善基礎設施;下半年計劃再投2000余萬元,建設農副產品深加工廠、開發水上游樂區、購置旅游大巴直通高鐵站,預計旅游收入年增20%。

會上收集的建議,如今已逐一落實。據悉,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堰河村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10余項。

“陽光灑滿堰河畔、村民笑聲傳四方、豆漿香味飄滿屋、茶葉根壯葉兒嫩……”微短劇的片尾,閔洪艷和村民們一起唱起“00后”大學生為堰河寫的新歌《堰河謠》。

來源:湖北日報(記者 褚楠 通訊員 阮班明 王凱)

(來源:湖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極目新聞 incentive-icons
極目新聞
全球眼,中國心,瞭望者,思想家
293441文章數 932297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台湾省| 阿克陶县| 云梦县| 政和县| 镇平县| 西乌珠穆沁旗| 那曲县| 乌什县| 金山区| 修水县| 久治县| 澎湖县| 高邑县| 铜陵市| 邯郸市| 宁德市| 乌什县| 平顺县| 吉水县| 漯河市| 盘山县| 大丰市| 肇庆市| 福泉市| 荆门市| 大石桥市| 佛山市| 铁岭市| 雷波县| 武强县| 利川市| 磐石市| 屏南县| 阿克陶县| 阿荣旗| 郁南县| 宜川县| 宁远县| 乡城县| 图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