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市兩名環衛工人4小時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回兒童手表”一事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這樣的行為沒有必要!”“環衛工人有沒有額外獎勵?”“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此前報道)
針對網友關心問題,昨天(7月14日)下午,記者獨家采訪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經理王軍和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清潔部部長溫東。
肖志剛介紹,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個服務單位,對12345熱線轉辦的事情接訴即辦,沒有過多考慮“值不值”的問題,此次求助的盧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沒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他們都會提供幫助。肖志剛坦言,此次事件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坦誠接受老百姓的批評,下一步會對環衛工人有一定獎勵。肖志剛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還是會做,不會因為這次事情影響正常工作。”
具體怎么獎勵,王軍介紹,環衛公司將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助人為樂”基金,目前正在落實資金來源、制定獎勵規則,將給予此次事件涉及的兩名環衛工人獎勵。并且這項工作將會常態化,以后對所有樂于助人的員工都會進行一定獎勵。
溫東直接參與了整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他介紹,他是當天上午10點半左右對接上盧女士,當時確定盧女士丟失的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為盡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場的一個平臺尋找,這塊平臺在室內,類似廠房,有通風設備,不存在室外暴曬情況。
尋找途中,盧女士有提出,“實在找不到就別找了。”但是溫東介紹,因為工人已經將垃圾都攤開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會發出“滴滴”的聲音,所以他們還是決定繼續尋找。手表找到后,盧女士確實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請他轉交給兩位環衛工,但是溫東認為,這是本職工作,不應該收錢,便沒有點開紅包。因為此前,他們也曾在垃圾中幫市民找過藥品、鑰匙、手機、人工耳蝸等物品,沒有收錢的先例。目前,兩位環衛工人在正常工作。
深圳寶安區法院辟謠
有網友爆料稱當事人系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盧某。
7月14日,記者求證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獲悉,經核查,事件中的盧女士并非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網傳消息是謠言。
【新民隨筆】
那塊表,曾躺在八噸垃圾里……
(姜燕/文)
事情簡單得像童話:孩子把電話手表塞進紙袋,紙袋被留在列車,紙袋又混進垃圾,于是八噸垃圾被傾倒在烈日下,兩名環衛工人徒手翻找四小時,手表被高舉過頭頂——鏡頭定格,媒體打出“暖心”字幕。可屏幕外的我,卻像被塞進蒸籠,汗從脊背一路燙到眼窩。指責誰?竟一時找不到靶心。
先說失主。盧女士在采訪里慶幸“定位顯示還在大同”,于是撥通12345。我想象她掛斷電話后的表情:焦急里夾著篤定,篤定里還有一絲對“城市服務”四個字的浪漫想象。可她是否被告知——找回的代價是兩位環衛工人要在高溫天的發酵垃圾里,把八噸腐臭一捧一捧地刨開?如果她提前知道,會不會當場改口“算了,不值”?新聞沒有寫,我也不敢替她回答。
再說環衛公司。通報里輕描淡寫“緊急調運、空地翻找”,像在說把文件從A抽屜移到B抽屜。可那八噸垃圾不是Excel表格,是湯湯水水、碎玻璃、用過的口罩和蒼蠅的狂歡。公司有沒有提前測算人力成本?有沒有問一句工人愿不愿接這單“臨時KPI”?公告一字未提補貼、飲料,甚至一副加厚手套。
最后看環衛工人。他們沒出現在鏡頭前,只有兩只套在塑料手套里的手,像兩片在垃圾浪里漂白的葉子。四小時里,他們有沒有被玻璃劃破指尖?有沒有被餿水濺進眼睛?這些細節被“高效協作”四個字輕輕抹平。
指責誰?好像誰都可以被原諒,又誰都不該被放過。失主只是按了求助鍵,公司只是執行“為民服務”,工人只是“服從安排”。可正是這層層疊疊的“只是”,把最弱的一環推到了最燙的地面。
手表最終被擦干凈了,故事圓滿結束。可我知道,那兩位工人的手掌縫里,大概還留著垃圾的酸臭;而盧女士的孩子戴上失而復得的表,也許會在某天忽然想起:這塊表曾經躺在八噸垃圾里,像一枚被城市遺忘的心臟。
新民晚報(xmwb1929)綜合人民日報、南方新聞網
編輯:龔紫珺
編審:陳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