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還沒落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先對中國釋放強硬信號,這被不少人解讀為這是她在遞給特朗“投名狀”。
然而事實證明,馮德萊恩這一招似乎并未奏效,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依然存在,歐盟自身這次可以說是陷入了極其尷尬的境地,那馮德萊恩到底說什么了?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關稅又來了
特朗普“虛空印牌”的技術真是越來越熟練了,他通過社交媒體再度宣布要向他國加征關稅,而這次特朗普加征關稅的目標就是歐盟和墨西哥。
對歐盟特朗普表示貿易逆差太大,雙發的關系根本不是所謂的“互惠互利”,言下之意說白了就是,歐洲人占了美國太多便宜,特朗普想要通過關稅找補回來。
對墨西哥他指責對方在打擊芬太尼和控制非法移民上辦事不力,所以這次對墨西哥加征關稅,更像是美國對墨西哥的警告。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聽到美國要對歐盟加征關稅不久后,立刻站出來表態,她表示美國的加征關稅的行為是不合適的,很可能會把跨大西洋的供應鏈攪得天翻地覆,最后倒霉的,還是大西洋兩岸的企業和老百姓。
之后她更是放出狠話,歐盟未來很可能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己的利益,如果非要走到那一步,對等的報復絕不會手軟。
雖然歐盟這話聽起來是比較硬氣的,但馮德萊恩經常會出現前腳態度強硬,后腳就要和美國談判的情況,所以這次她能保持強硬態度多久還真不好說。
給特朗普遞“投名狀”?
除了歐盟和美國之間因為關稅問題出現的分歧,還有一點也比較有意思,那就是在特朗普宣布要加征歐盟關稅前不久,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把矛頭對準了中國,不過說辭還是老一套,經常關注歐美對華評價的人,估計已經多次聽過馮德萊恩所說的話了。
她還向中國提了三點要求,削減產能開放市場、別限制稀土出口、限制和俄羅斯的合作,雖然她這話說的是很重,但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她所說的,幾乎是我們不可能答應的,很多人也一眼就看穿了這番操作的真實意圖。
馮德萊恩這位對華鷹派,在外交上向來親美,現在特朗普氣勢洶洶的想要讓歐盟成為美國的“輸血包”,她對中國的強硬,更像是一種精心計算的政治表演。
這就像一封遞給特朗普的“投名狀”,而她這種操作在歐洲政壇不算新鮮,歐洲各國也都曾公開喊話特朗普,讓他把槍口對準中國,別在自家院子里搞貿易戰。
說白了歐洲對中國的強硬,很多時候不過是演給美國看的一出戲,只要特朗普愿意在關稅上松松手,他們隨時可以把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再調高一個級別。
和歐洲的盤算相比,墨西哥的回應要直接得多,墨西哥政府表示美國的關稅是不公平的,他們已經派出代表團,準備和美國談判。
但墨西哥政府態度也非常強硬,他們表示會尋求用外交方式解決關稅問題,但墨西哥的“國家主權”是不會讓。
不過無論怎么說,美國對歐盟以及墨西哥加征關稅的行為,都很可能會對雙方的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而這部分的經濟成本,最后很可能還是老百姓承擔。
那美國在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后,產業真的回流了嗎?目前來看回流到美國的并不是很多,反倒是美國國內的不少企業出現了市值暴跌,這很可能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
特朗普會買賬嗎?
現在看來馮德萊恩所遞出的“投名狀”,特朗普似乎并沒有領情,他依然用“關稅大棒”威脅歐盟,這讓歐洲各國陷入了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如果對華強硬沒有換來特朗普降低關稅,那接下來該怎么辦?
或許在等到歐盟發現美國真的是鐵了心要對其加關稅時,他們還是得回過頭來尋求和中國的合作,畢竟現在各國經濟全球化,誰也無法真正完全忽視誰。
但比起美國和中國對當今世界的經濟影響力,歐盟明顯要差不少,甚至可以說歐盟不少“高科技”產業,現在都能在全世界找到替代品,這就影響了歐盟在全球經濟產業鏈的必要性。
更何況是歐盟先把中國當成“投名狀”獻了出去,等發現此路行不通,再想回頭來和中方握手言和,雙方的關系真的還能回到之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