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4日開始,我市斷續出現悶熱天氣,大連市氣象部門統計顯示,7月以來(7月1日至13日),全市平均氣溫25.9℃,較常年同期(23.1℃)偏高2.8℃,較去年同期(23.5℃)偏高2.4℃,大部分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大于30℃的天數達到6~10天。
雖然大連這一輪悶熱天氣出現時間較同期明顯偏早,但大連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為33.7℃,還達不到氣象學上的高溫天氣標準。大連出現的這一輪濕熱天氣與副熱帶高壓北抬緊密相關。副熱帶高壓是一個順時針旋轉的高壓系統,位置和強度隨季節變化。比如夏季它會顯著北抬西伸。大連的主汛期降水與其位置密切相關,當副高588位勢什米線西伸北抬或東撤南落經過大連地區時,配合高空槽、低空急流或切變線等中尺度天氣系統,常常造成大連地區較強降水,如7月1日至4日的強降雨天氣,當副高588位勢什米線控制大連地區時,大連地區以晴熱天氣為主。今年副熱帶高壓北抬時間較常年偏早近半個月(常年副高在7月中下旬北抬到華北到東北地區南部一帶),強度偏強,導致今年悶熱天氣略微提早。
預計未來一周我市氣溫接近常年或略偏高,14~15日、18~19日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0~32℃,其中18~19日北部地區局地最高氣溫可達33~35℃。降水方面,15日夜間至17日有分散性陣雨或雷陣雨,20日開始隨著副高北抬,我市將出現新一輪降水過程。
名詞解釋
有明確定義標準——不是所有的熱都叫“高溫”
氣溫
天氣預報中所說的氣溫,是在觀測場中離地面1.5米高的百葉箱中的溫度計上測得的,由于溫度計保持了良好的通風性并避免了陽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體感溫度
是指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轉換成同等之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與相對濕度的綜合影響。如濕度每增10%,體感溫度升1~2℃。
副熱帶高壓
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20~35緯度地區),經常維持著沿緯圈分布的高壓帶,稱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副高的強弱和位置直接影響我國夏季雨帶分布。副高控制的區域,相當于在地面上扣了一個大蒸籠,將出現持續晴熱天氣。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副熱帶高壓范圍多以等壓面圖上的特定等高線來表示,在500hPa等壓面圖上用588位勢什米線的范圍來確定。
高溫日
日最高氣溫≥35℃,連續≥3天高溫日稱“高溫熱浪”。7月1日以來全市平均氣溫25.9℃,較常年同期(23.1℃)偏高2.8℃,較去年同期(23.5℃)偏高2.4℃,大部分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大于30℃的天數達到6~10天。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蘇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