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初,來自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田永君院士團隊,聯合南京理工大學、寧波大學研究人員,在超硬材料領域再次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合成出硬度達276 GPa的超細納米孿晶金剛石塊材,刷新了材料硬度的世界紀錄。
此前,田永君院士團隊就曾憑借“比天然金剛石更硬、更韌材料的創制”的成果,通過了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初審。雖然最終沒能問鼎這一榮譽,但這種“創紀錄”的成果也是極具突破性的。
燕大所取得的“硬核”科研成果遠不止這個。作為昔日“全國重點大學”、“機械四小龍”之一,燕大在工科領域有顯著的優勢,也因此得到了眾多學生的歡迎和熱捧。
不過,很多人疑惑的是,曾經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的院校,為什么接連敗走“211工程”和“雙一流”工程?是實力的倒退,還是另有隱情?沒有這些國家級的“帽子”,今天的燕大還能算得上工科強校嗎?讓我們撥開疑云,看一個真實的燕山大學。
燕山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錯失211
在河北秦皇島的渤海灣,矗立著一座標志性大學,南臨渤海,北依燕山,因此得名“燕山大學”。
雖是百年老校,學校建筑卻不見古樸的氣息,更多的是氣勢恢宏的現代化建筑,整體校園也不過四十余年教學史。學校脫胎于哈工大,從東北跋山涉水而來,時光流轉,似乎只有那些驚濤駭浪,還在訴說著一路走來的波瀾壯闊。
新中國成立之后,為快速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國內高校經歷了從綜合性院校向單一學科的“專門”學校的改革,并且劃歸相應領域的國家部委領導。1958年,為了更好地發展機械工業,綜合實力強勁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將重型機械及相關學科遷至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在當時的第一重型機器廠附近成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學院。
從1960年開始,學校易名為“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簡稱“東重”),開啟了獨立辦學的新歷程,隸屬于原第一機械工業部(也就是后來的“機械工業部”)。緊接著,東重又相繼合并了沈陽重型機械學院、蘭州石油化工機械學院,實力進一步提升,成為機械類強校。因此,東重也與湖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和原吉林工業大學一同被稱為“機械四小龍”。
原東北重型機械學院
當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襲,大江南北百花爭放,高等教育也迎來了一次重生。國家重新評選“全國重點大學”時,東重順利入選,延續了其在工科領域的實力和地位。
隨著國內產業轉移,技術革新加速,經濟中心南移,東北地區的發展遭遇瓶頸。此時,恰逢河北省向學校拋來橄欖枝,二者一拍即合。從1984年在秦皇島設立分校實行兩地辦學,而后逐步向秦皇島轉移教學資源,到1997年學校整體搬遷至秦皇島新校區,東重用長達十三年的時間實現了“蛻變”。
從東北地區南下后,東重正式更名為“燕山大學”,劃歸河北省主管。這種跨省的整體搬遷,在改革開放之后是極為少見的,如此徹底的“蛻變”,更是前無古人。整個過程的艱辛曲折,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其中是非功過,更是難以評說。
至于后來相繼在“211工程”、“雙一流”中折戟,不能說與這次搬遷無關。
“211工程”在評選過程中,對于名額的分配是十分嚴格的,東重屬于機械工業部主管時,部里的名額先給了實力更強的湖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到了燕山大學時期屬于河北省主管時,省里唯一的名額已經給河北工業大學,就這樣,燕大永遠錯過了“211工程”。
由于實力在線,各界對于燕大錯失“雙一流”感到十分意外。或許是因為機械工程學科強校太多,或許是因為新工科才是重點發展領域,又或許是因為當年“一意孤行”招來的冷落,總而言之,燕大還在沖刺“雙一流”的征程上苦苦奔波。
東重更名燕山大學
實力強勁的工科院校
回望百余年的發展歷程,燕大始終勵精圖治,深耕工科領域,在前沿技術研究中贏得一席之地。
脫胎于哈工大,燕大不僅繼承了哈工大在機械工程領域的優質資源,同時也承襲了哈工大作為一所頂尖理工類大學特有的嚴謹細致的作風,精益求精的精神,形成“厚德、博學、求是”的傳統。
這種優良傳承,使得燕大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在前沿科技領域披荊斬棘,勇攀高峰。田永君院士及其領導的團隊屢次刷新世界紀錄,就是燕大百年傳承與強勁實力的最佳寫照。
多年來,燕大取得大量原創科研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技術改革與產業升級。在裝備研發上,“板形檢測儀”成功替代進口產品,萬噸水壓機、千噸級架橋裝備等實現國內零的突破;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解決特種并聯機器人裝備、直升機助降系統、超細貝氏體鋼等技術難題;在技術升級上,突破了重型裝備設計與穩健運行、超大件極限制造、精品鋼鐵生產等瓶頸,引領行業轉型升級……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硬核實力可見一斑。
燕山大學圖書館新館
直到今天,燕大依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河北最強高校”,其實力不亞于河北工業大學、河北大學等土生土長的高校,這自然跟燕大長期以來在工學領域的突出實力息息相關。
燕大匯聚了大量行業領軍人物,除了田永君院士之外,還有2023年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劉日平教授、張福成教授,以及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國家級人才50多位;
燕大創建了7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其中就包括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起重機械關鍵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行業領先的科研平臺,另外還有73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和26個省部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自2000年“國家科技獎勵”改制以來,燕大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勵20項,其中有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
這樣的院士團隊、科研平臺、研究成果,在“四非”院校中是遙遙領先的。
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引領,全面發展
在人才、科研上的突出表現,使得燕大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上也凝聚了顯著的優勢。經過60多年的獨立辦學,燕大已經不再是一個局限于“重型機械”的院校,而是發展成為以機械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除了機械工程之外,燕大還有多個優勢學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燕大的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5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工程學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其中又以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最為突出。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燕大的機械工程獲評A-,是河北省唯一的A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為B+;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為B;儀器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為B-。燕大B類以上學科有8個,除了管理科學與工程之外,其余均為工科門類學科。
至于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的表現,燕大表示“取得突破性進展,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躋身中國高校第一方陣,部分學科實現跨級提升”,想必是實力更進一步了。
俯瞰燕山大學
下面,我們具體看看燕大最強的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真正實力。
(1)機械工程
作為一所以“重型機械”起家的院校,燕大在車輛工程領域的實力自然不用懷疑,尤其是起重機、壓路機、挖掘機等領域,更是無出其右者。
不過,車輛工程僅是機械工程的一個二級學科,得益于在車輛領域的強大實力,燕大的機械工程為一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A-。
燕大在機械工程領域創建了一批先進的科研平臺,除了起重機械關鍵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外,還有先進制造成形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極端條件下機械結構和材料科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等,以及十余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同時也有黃傳真、趙丁選兩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坐陣。
燕大在機械工程領域取得的前沿成果最多,迄今為止所獲得的20個“國家三大獎”中,有15個是機械工程學院所獲,實力之強,自不用贅述。2024年,燕大機械工程學院趙丁選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機動輪式工程車輛懸掛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內機械工程行業最高獎——“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實現了燕大科研發展又一個重大歷史性突破。
燕大一角
(2)材料科學與工程
燕大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實力同樣不遑多讓,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B+,材料學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同時還有軍用關鍵材料為國防重點學科。
刷新材料硬度世界紀錄的田永君院士,便是燕大材料科學領域的代表。雖然最終與“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失之交臂,但相信田永君院士必定能在未來取得更大成就。
在材料科學領域,燕大可謂高手如云,除了田永君院士之外,還有劉日平院士、張福成院士等學術帶頭人。他們在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探究前沿科技,多次斬獲“國家三大獎”。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同樣為燕大的的強勢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為B,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擁有軍用計算機應用技術國防重點學科。
燕大的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是學校受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四大強勢特色學科之一,依托學科實力建成了河北省計算機虛擬技術與系統集成實驗室、河北省網絡感知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軟件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
此外,燕大在控制、電子、化工、電氣等領域都有很強的實力,相對而言,在人文社科類領域的實力就比較弱了。
燕大校內
下一站:“雙一流”?
如果說落選“211工程”是燕大時運不濟,那么至今被拒于“雙一流”工程之外,就成了令人揮之不去的意難平。昔日“全國重點大學”之威名,當如何重塑?
不管是科技攻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燕大的實力都很受肯定。如今,燕大進一步得到河北省的支持,加速推進“雙一流”,燕大也一直被當作競爭下一輪“雙一流”的熱門院校。那么,燕大能否在第三輪“雙一流”中實現這一夙愿,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