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575分,這個分數在眾多省份足以進入重點大學,然而孩子卻被拒之門外,仿佛被家庭拋棄。你以為這是家長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其實,這是家庭整個教育戰略的破產。
這個案例可不單單是爸爸媽媽情緒失控的問題,在很多中產和精英家庭中,這是個共性問題。大家用戰術上的極度勤奮,去掩蓋戰略上哪怕一丁點深度思考。絕大多數精英家庭的父母,能在孩子分數上做到極致,給孩子報滿補習班,為每一分精打細算。他們在戰術上做到極致,卻懶得或根本不敢思考一個最重要的戰略問題:我到底要培養一個怎樣的人?
倘若把家庭比作公司,這位家長犯了所有公司CEO或董事長都不該犯的通識性錯誤,即為了短期KPI指標,犧牲公司最根本、最長遠的戰略性資產。在家庭這個“公司”里,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對父母的信任與依賴,以及強大的心理韌性,才是最核心的戰略性資產,也是唯一能通過時間產生長期復利的核心戰略資產。而冰冷的分數,只是公司階段性的一個KPI績效指標。
可惜,為了這個KPI指標,父母選錯方式,毀了孩子對父母、對世界的信任與依賴,也讓孩子喪失安全感。這完美印證了我在教育思維覺醒課上強調的批判性思維中最重要的成長性思維。這位媽媽實際是用限制性思維,以KPI指標衡量孩子成功與否。這種思維像病毒一樣侵蝕孩子內心。
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后,爸爸媽媽沒有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總結復盤,看看哪些做得對、哪些做得錯,該用什么方式面對未來人生。要知道人是變量,不斷在成長。很多時候,我們該思考高考分數的實際意義,而不是糾結為什么接受不了這個分數。結果,這對父母用了極度錯誤的方式——達不到分數,就不配進家門。這向孩子傳遞出:愛是有代價、有對價、要回報的,達不到回報,就不配擁有愛,這是嚴酷的精神控制。
這就如同夫妻吵架,一方突然甩門而出,是嚴重的精神暴力,傳遞出“我可以隨時拋棄你”的潛臺詞。這位媽媽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向孩子傳遞出:分數不夠好、學習不夠努力,就不配得到愛,就可以被拋棄。這種潛意識會深深扎根孩子內心,長期影響其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
這就是如今絕大多數中產家庭把孩子培養“返貧”的原因。他們忽略精神和心理健康,只用限制性思維看物質層面,看不到那些看不見的要素。而心理和精神健康,才是導致外在現象的本質原因,可惜普通家庭看不到這些。
所以,我想跟普通中產家庭說,分數不是唯一,永遠別用樹上的歇斯底里,掩蓋自己戰略上的無能。分數就像地圖上的一個點、一個標記,只能表明孩子當下在地圖的位置,不能標記未來,更不是培養孩子的終點。我們培養孩子,是要讓他們成為人格完善的人,僅此而已。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