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兩名環衛工翻8噸垃圾幫游客找兒童手表事件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熱議。
0 1
“暖新聞”翻車了!
事情源于幾天前的山西媒體報道——
7月1日下午,來自廣東深圳的盧女士一家乘坐高鐵從太原抵達大同。在列車上,孩子將兒童手表裝入干凈的紙質垃圾袋中玩耍,下車時不慎遺忘在列車上。
出站后,盧女士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兒童手表具備定位功能,經查詢發現,手表定位仍顯示在大同南站,盧女士判斷手表已被當作垃圾處理。
盧女士說:“第二天我們預約了去云岡石窟景區參觀,也不能‘追著垃圾跑’,便有了放棄的想法,可定位明明知道在哪里,于是有人推薦我們撥打市政服務熱線?!?/strong>
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盧女士取得聯系,經追蹤,確定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尋物難度陡增。為盡快找回失物,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緊急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空地。
兩名環衛工人徒手在垃圾堆中翻找,4個多小時后,終于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找到丟失的兒童手表。當晚,手表被送還至盧女士手中。
事后,盧女士曾發紅包感謝兩位環衛工,但被婉拒。
我們來梳理一下此次事件的時間線。
丟手表是7月1日;盧女士撥打12345熱線并順利找到手表是7月2日。
7月6日下午,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從絕望到驚喜!大同城管在8噸垃圾中“挖”出游客希望》為題,率先講述了這個他們認為很感人的故事。
文章開頭即“上了價值”:“如果來的不是大同,我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還有這樣的幸運,而這樣的幸運是由眾多善良的人推舉而成?!?近日,來自廣東深圳的盧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在大同的難忘經歷,并定制了錦旗,向大同城管人表達最誠摯的謝意。這場跨越8噸垃圾、歷經4小時的暖心接力,背后是大同城管人的責任與擔當,更是這座城市文明溫度的生動寫照。
其后,大同市內、山西省內、國內媒體也相繼開始了報道。強調大同市從12345熱線響應到環衛工人執行的全流程高效協作,展現城市服務溫度。然而,這則看似正面宣傳山西大同的“暖心新聞”,卻飽受輿論質疑。話題“翻垃圾找兒童手表被質疑浪費人力”沖上熱搜第一。
大同市新城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也曾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轉發了當地媒體的報道。
記者注意到,轉發的其中一篇相關報道已刪除。
0 2
網友在質疑什么?
許多網友認為“這樣的故事根本看不出來哪里動人,也不值得宣揚推廣”“這樣的行為有必要嗎?”“如果是人工耳蝸等關乎救命、要緊的工具還可以這樣做,一個兒童手表有必要這樣翻找嗎?”
還有網民認為,相比于一個兒童手表,環衛工高溫作業4小時的人力成本、垃圾轉運處理費用遠超物品價值。同時,上述所謂的“暖心報道”,無視基層工人的付出,高溫下徒手翻找垃圾存在健康風險,報道也未提及對環衛工人的額外補貼或防護措施。
還有網友質疑該行為濫用權力浪費人力,部分跟帖稱當事人系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盧某,所以當地才如此上心。對此,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回應,經核查 ,事件中的盧女士并非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網傳消息是謠言。
另外,還有一些網友對“盧女士表示發紅包對方拒收”這個細節感到疑惑。紅包是發給城管局工作人員的,還是發給環衛工的?拒收的是城管局工作人員還是環衛工?城管局不能自己請客,讓環衛工埋單吧!
0 3
相關部門兩次回應
針對網友關心問題,昨天(7月14日)晚上,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經理王軍和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清潔部部長溫東進行了回應。
肖志剛介紹,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個服務單位,對12345熱線轉辦的事情接訴即辦,沒有過多考慮“值不值”的問題,此次求助的盧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沒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游客,他們都會提供幫助。肖志剛坦言,此次事件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坦誠接受老百姓的批評,下一步會對環衛工人有一定獎勵。肖志剛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還是會做,不會因為這次事情影響正常工作?!?/strong>
具體怎么獎勵,王軍介紹,環衛公司將拿出一部分經費,成立“助人為樂”基金,目前正在落實資金來源、制定獎勵規則,將給予此次事件涉及的兩名環衛工人獎勵。并且這項工作將會常態化,以后對所有樂于助人的員工都會進行一定獎勵。
溫東直接參與了整件事情的處理過程,他介紹,他是當天上午10點半左右對接上盧女士,當時確定盧女士丟失的手表已隨垃圾進入中轉站擠壓箱,但箱內有約8噸垃圾,為盡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將垃圾轉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場的一個平臺尋找,這塊平臺在室內,類似廠房,有通風設備,不存在室外暴曬情況。
尋找途中,盧女士有提出,“實在找不到就別找了?!?/strong>但是溫東介紹,因為工人已經將垃圾都攤開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會發出“滴滴”的聲音,所以他們還是決定繼續尋找。手表找到后,盧女士確實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請他轉交給兩位環衛工,但是溫東認為,這是本職工作,不應該收錢,便沒有點開紅包。因為此前,他們也曾在垃圾中幫市民找過藥品、鑰匙、手機、人工耳蝸等物品,沒有收錢的先例。目前,兩位環衛工人在正常工作。
關于“為了找回一塊兒童手表,花4小時翻8噸垃圾尋找值不值”的質疑,此前,山西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肖志剛此前曾回應稱:“做啥是值,做啥不值?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p>
然而,相關部門的兩次回應并未平息網友的質疑。
0 4
公眾為何仍不買賬?
因為,這件事投入的成本和收益極不對等。
誠然,公共服務有其特殊性,一些投入付出其實很難完全用“成本—收益”的邏輯來審視。或許不宜簡單地將一塊兒童手表的價值,與環衛工高溫作業4小時的勞動、垃圾轉運處理費用等成本,進行絕對的量化衡量。
但是,過去環衛工人千辛萬苦尋找失物,往往找的是價值巨大、有特殊意義的物品,比如,大量現金、聽障人士的人工耳蝸、已故親人留下的紀念品、存有重要資料的電子產品等。一塊價值不算高、意義不很大的兒童手表,值得如此大費周章嗎?
因為,該被表揚的人在隱身,該拿到的報酬有沒有拿到同樣沒說清。
兩名環衛工高溫下從8噸垃圾中找回手表,在臭哄哄熱騰騰的垃圾中付出代價的是兩名環衛工,可唱高調的卻是城管領導。
如果是兩名環衛工人接受采訪時說“只要游客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想必大家信服!但,讓辛苦的環衛工成為虛化的背景,臉都不露一個,沒名沒姓,未受表彰,領導沖在前面自己表揚“我們肯定去做”,這讓人很不舒服。面對8噸垃圾下的汗水,無法想象的辛勞,不要慷他人之慨。
這在網友看來,這不是值不值的事,而是到底有沒有尊重環衛工。
“只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的承諾如果不設置前提,豈非游客丟個鑰匙、丟本書、丟支筆,環衛公司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找?為彌補個人疏忽,大量消耗公共資源,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相關管理部門需充分考慮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勞動者權益的切實保障、服務邊界等綜合因素。12345等城市服務熱線也應建立更科學的價值評估體系,如區分 “緊急救命物品” 與 “普通失物”等,在滿足民眾需求與資源優化間找到平衡。這些考量才是檢驗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政府提升便民服務水平的必答題。
真正暖人心的,從來不是慷他人之慨的大方,更不是環衛工人“沒苦硬吃”的付出。暖心故事,不能灼傷真正勞動的人,不能“寒”了以人為本的內核!
還是那句話
為了一塊兒童手表,值嗎?
評論區下方說說您的觀點↓
編 輯 | 顧穎
綜合 | 人民日報 大同市城市管理局 山西晚報 紅星評論 澎湃評論 吐槽青年博士 中新評論 新京報 九派新聞 央廣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