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這個事,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就為了一塊不值錢的兒童手表,兩個環衛工人在 35 度的大太陽底下刨了4小時8噸的垃圾。
事情是這樣的:七月初,深圳的盧女士帶著孩子去山西大同旅游,坐高鐵的時候把孩子的手表落在垃圾袋里了。發現丟了之后,盧女士通過定位找到大概位置,打了 12345 求助。結果當地領導一句話,這活就派給環衛工人了。
你想想,35 度高溫是什么概念?站著不動都一身汗,那兩個師傅就這么徒手在垃圾山上翻箱倒柜4個鐘頭,從8噸垃圾里愣是把那塊小手表給扒出來了。
找到之后盧女士發視頻感謝,當地媒體趕緊跟上宣傳。盧女士對政府感恩戴德的視頻配上媒體“正能量”的強光探照燈,鏡頭里那位城管副局長微笑可掬,仿佛整座城的政績光芒亦隨之升騰。
然而,那兩位汗水透背衣衫、十指黑污翻動了8噸垃圾的真正主角呢?竟連姓名都不配在字幕中閃爍,那些污臟酸臭,被鏡頭禮貌卻又無情地全部略過。
盧女士丟了手表著急能理解,但你好意思讓環衛工人這么給你找嗎?找到之后發視頻感謝領導,怎么就忘了提那兩個曬得黝黑的師傅?當地媒體宣傳正能量,鏡頭對著副局長拍,怎么就舍不得給環衛工人一個特寫?
城管局還很官方地說:“不能說值不值,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聽聽這話,在媒體熱捧的光環照耀下,輕飄飄如一枚羽毛。然而光鮮背后的代價是什么?是驕陽熔烤下8噸黏膩腐物所散發的窒息惡臭,是指甲縫里積存的黑垢鉆入肌理、皮膚被汗水腌泡發白發皺的苦楚。
一塊普通的兒童手表,既不是貴重物品,也沒有特殊意義,能值多少錢?頂天了幾百塊吧?為了這么個小東西,讓兩個環衛工人冒著中暑的風險,在臭烘烘的垃圾堆里扒了4個小時,這人力物力投入到底值不值?納稅人的錢就這么花?公共資源就這么用?
最讓人不舒服的是那句 “不能說值不值”。怎么不值?4小時工資多少錢?8噸垃圾處理費多少錢?高溫補貼要不要給?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本。基層勞動者的時間和體力就這么不值錢?為了滿足個別市民的小需求,讓一線工人付出這么大代價,這叫資源合理分配嗎?
有人說這是為人民服務,可服務也得有個邊界吧?
如果今天有人丟了一部手機,明天有人丟了一串鑰匙,后天有人丟了一包零食,政府是不是都要派人翻垃圾堆?公共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每個“老百姓的需求”都要無條件滿足,那最終買單的是誰?是那些在烈日下默默干活的環衛工人,是那些被過度消耗的公共財政,是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
這種 “有求必應” 聽著好聽,可最后累垮的都是一線干活的人。
我想起那句古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吃到了新鮮的荔枝,卻沒人關心那些快馬加鞭累死在路上的驛卒。
說白了,這事里最該被感謝的是那兩個環衛工人,最該被宣傳的是他們的付出。可結果呢?功勞成了領導的,鏡頭給了市民,真正干活的人連名字都沒留下。這不就是把別人的辛苦偷走,給自己立牌坊嗎?
今天的環衛工人,何嘗不是現代版的“荔枝使者”?他們的付出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而“正能量”的光環卻落在了那些根本不需要親自干活的人頭上。
公共服務不是無底線的討好,更不是拿基層的血汗當政績。合理的需求該滿足,但也得算算成本,看看值不值。8噸垃圾里找手表,聽起來像個感人的故事,細想全是對勞動者的不尊重。
希望下次再有這種事,領導們能先想想:這真是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嗎?這值得讓基層這么折騰嗎?別再讓 “正能量” 變成 “正負擔” 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