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1443家醫院在數據海洋中"集體迷航",我們該清醒認識到:病案首頁不是填空游戲,績效考核不是數字競賽。每個編碼背后都是鮮活的生命,每項數據都承載著醫療質量的重量。
在醫療行業,數據如同基石,支撐著醫院的績效考核、醫療質量評估以及患者的診療決策。
然而,國家公立醫院績效監測專家組的最新通報,卻如同一記重錘,敲響了醫療數據質量的警鐘:2024 年首輪病案首頁質控中,1443 家醫院數據不達標,其中二級中醫醫院問題率高達 29.09%!
這一現象,無疑在無聲地侵蝕著醫療行業的根基。
01
當我們看到這些冰冷的數據時,內心的震撼難以言表。全國范圍內,超過 17% 的公立醫院在首輪病案首頁質控中未能達標。
三級公立醫院有 121 家不達標,占比 5.34%;
二級公立醫院問題更為嚴重,749 家不達標,占比 21.49%。
中醫類醫院同樣不容樂觀,三級公立中醫醫院 79 家未達標,
二級公立中醫醫院更是多達 494 家。
更令人擔憂的是,67 家二級醫院、12 家三級醫院未上傳任何數據;40 家二級西醫醫院、23 家二級中醫醫院數據達標率不足 90%。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醫院績效考核數據的系統性失真,讓人不禁對醫療行業的現狀產生深深的憂慮。
02
四大 “雷區”,暴露行業亂象
手術數據 “硬傷”
報告中揭露的手術數據問題令人匪夷所思。1 家三級醫院、129 家二級醫院年手術例數不超過 50 例,這遠遠低于正常醫療機構的運營實際。更有甚者,334 家二級醫院主要手術編碼匹配率不達標。一些醫院還存在手術操作填報的 “技巧性” 錯誤,如上報大量實際未開展的 “筋膜成形術”,將 “乳房全切除” 高報為四級手術 “乳房根治性切除術”,以及分解上報手術術式等。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醫院手術量的真實統計,更可能誤導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從醫學專業角度來看,準確的手術數據對于評估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醫生的手術能力以及患者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虛假的手術數據會讓醫院在技術評估上出現偏差,無法準確判斷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進而影響到未來的發展規劃和學科建設。
診斷編碼亂象
診斷編碼領域同樣亂象叢生。54 家三級醫院主要診斷編碼匹配率低于 90%,61 家二級醫院甚至未填寫其他診斷信息。常見的診斷問題表現為過度籠統和模糊,如呼吸衰竭不區分 Ⅰ 型 Ⅱ 型,糖尿病不注明分型,白內障不標注具體類型,高血壓不標明分級及危險分層等。這種 “偷懶式” 診斷直接影響了醫療質量評價的精準度。在醫學上,不同類型的疾病診斷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Ⅰ 型糖尿病和 Ⅱ 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和預后都有所不同。如果診斷編碼不準確,醫生可能會基于錯誤的信息制定治療方案,從而延誤患者的治療,甚至可能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費用邏輯錯誤
費用數據方面,18 家三級醫院、122 家二級醫院費用校驗通過率僅有 50% 甚至更低,中醫醫院問題尤為突出,25 家二級中醫院中醫費用完整率低于 60%。費用校驗的基本要求是分項費用之和等于總費用的比例達到 50%,但很多醫院連這個最低標準都未能達到。中醫費用管理還存在特殊問題,如中醫治療費、中醫其他治療費、中成藥費、中草藥費四個項目同時為 0 的比例超標。費用數據的不準確,不僅會影響醫院的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還可能導致醫保資金的不合理使用。從患者角度來看,不準確的費用數據可能會讓患者對醫療費用產生質疑,影響醫患關系的和諧。
關鍵字段造假
最令人憂心的是關鍵字段的系統性失真。26 家醫院 “入院病情” 全部填 “有” 或 “無”;22 家西醫醫院、26 家中醫醫院 “急診入院” 占比異常高于 90%;78 家二級醫院 “醫囑離院” 占比達到 100%。這些整齊劃一的數據明顯不符合臨床實際,暴露了為美化考核指標而進行的人為操縱。從醫學專業角度分析,準確的入院病情記錄對于醫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以及評估治療效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虛假的入院病情記錄會干擾醫生的判斷,影響醫療決策的準確性,最終損害患者的利益。
03
數據造假,危及患者安全
表面上看,這些只是數據填報問題,但實則埋下了患者安全的重大隱患。當醫院將 “乳房全切除” 虛報為 “乳房根治性切除術” 時,不僅夸大了手術難度,更掩蓋了實際醫療技術的不足。
在真實的醫療場景中,如果一位患者的病案首頁信息因填寫不當導致關鍵手術被錯誤分類,結果可能是醫院無法準確記錄手術的復雜性和相應風險。這會讓患者在手術中面臨更大風險,甚至影響后續康復治療。
診斷信息的模糊處理同樣危害深遠。“當醫生只簡單記錄‘肺炎’而不明確病原體,或‘高血壓’而不標注分級時,后續治療就缺乏精準依據。” 某三甲醫院質控科長指出。這種診斷上的 “偷工減料” 直接影響治療方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可能導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療,或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04
追根溯源,探尋造假原因
醫院數據造假的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
一方面,績效考核的壓力可能是導致數據造假的重要因素。醫院為了在績效考核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可能會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來美化數據。
另一方面,監管的不足也為數據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機。目前,對于醫院數據的監管還存在一些漏洞,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嚴厲的處罰措施,使得一些醫院敢于鋌而走險。
此外,部分醫院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也有待提高,他們沒有認識到數據造假的嚴重后果,為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原則。
05
多方努力,共筑數據防線
要解決醫院數據造假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醫院自身要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的數據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工作人員的數據質量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
其次,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監管機制,加強對醫院數據的審核和檢查,對于數據造假行為要依法嚴懲。
同時,還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對醫院數據進行評估和監督,提高數據的可信度。
此外,社會各界也應該加強對醫院數據質量的關注和監督,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最后想對所有醫療從業者說:
病案首頁上的每一個數字、每一個編碼、每一個字段,都是患者的"生命注腳"。
你可以為考核焦慮,但不能為數據造假;
你可以追求效率,但不能丟失真實;
你可以重視指標,但更要敬畏生命。
因為,我們筆下的每一筆,最終都會落在患者的病歷上;我們今天的每一次選擇,都會成為明天的"醫療證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