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網紅批判中國人,夏天撐雨傘防止曬黑,被吐槽是種族歧視,近日,一位黑人博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質疑亞洲人在大晴天打傘防曬的行為,并將其與“白人至上”的思想掛鉤,認為這是在迎合“以白為美”的西方審美觀。
這番言論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少亞洲網友的不滿,很多人直言其觀點本身就充滿了文化偏見和認知傲慢,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亞洲人在陽光強烈時撐傘遮陽,是出于非常現實的健康與生活考慮,亞洲地區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夏季紫外線極強,防曬不僅僅是“為了美白”,更是為了防止曬傷、、甚至等健康問題。
曬斑
皮膚癌
而在氣溫動輒高達三十多度的城市里,打一把傘遮擋炙熱的陽光,無疑能有效降低身體的熱感與不適感,這既是生活智慧,也是一種氣候適應方式,根本無關種族、膚色、審美霸權,更重要的是,亞洲文化中對于“白皙”的審美,早在數千年前就已存在,遠遠早于現代西方的任何“白人至上”敘事。
中國古代文人詩句中頻繁出現“膚如凝脂”“皓腕雪膚”“手如柔荑”等詞匯,表達的是對細膩、潔凈、健康肌膚的贊美,而不是對某種特定種族膚色的模仿,這種審美,與環境、社會分工和文化語境密切相關——古代勞作階層暴露于烈日之下,而貴族階層皮膚白皙,成為清閑與富貴的象征,自然被賦予美的含義。
諷刺的是,這位博主批評亞洲人“怕曬黑”的言論本身,恰恰體現了某種“歐美中心主義”思維——仿佛全世界的文化行為都要圍繞歐美歷史和意識形態去解釋,亞洲人連打一把傘都要被解讀為在“追隨白人審美”,這種將所有行為都強行套入“種族話語”體系的做法,本質上才是對其他文化的不尊重。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立發展的美學體系與生活方式,不能因為某些行為在形式上與他者相似,就武斷地貼上意識形態標簽,更不該用“反種族主義”的名義去強行審判和抹殺別人的文化表達,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另一種文化霸權。
最后要強調的是,審美從來就是多元的、主觀的,喜歡白皙、喜歡健康膚色、喜歡小麥色,這些都是個人選擇,與任何種族或政治立場無關,文化交流應當建立在平等與尊重的基礎上,而不是動不動就揮舞“種族主義”的大棒,對他人生活習慣指手畫腳,真正的反種族主義,應該是尊重差異,而不是否定差異,對此你們有什么想吐槽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