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劉濤 通訊員 梁力元
晚上8時40分許,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的調解室依然亮著燈。申請執行人喬某的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一條銀行到賬提醒短信。執行干警趙文靜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笑容:“5000元執行款到賬了,這個案子終于可以結了。”
一起簡單的買賣合同糾紛,背后卻是一波三折的執行過程。喬某做沙石零售生意,三年前他從汪某處購買沙石并支付了5000元訂金,沒想到錢付了貨卻沒收到。汪某雖然寫了欠條承諾三個月內還款,到期卻未履行。幾經催要無果,喬某將汪某訴至金水法院,法院判決后,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新的難題出現了。
被執行人汪某不僅不接法院電話,還躲在一個村子里玩起了“躲貓貓”。執行團隊幾次上門都撲了空,村里人大多不認識汪某,查控工作一時陷入僵局。另一邊,電話中喬某的聲音滿是焦慮:“趙法官,找不到他人,這錢還能要回來嗎?”
轉機出現在一天上午。趙文靜決定再次前往汪某所在村子查找他的蹤跡,根據汪某的車輛信息和村民的只言片語,終于鎖定了汪某的大致居住范圍,但不確定是哪一戶。趙文靜再次嘗試撥打汪某電話,以往不接電話的汪某這次竟接聽了。趙文靜表明身份后說:“我們現在就在你家門口,請你出來一下。”電話那頭明顯慌亂了一下:“我……我在家。”隨后汪某從一戶人家走出來。
汪某雖然露面,但堅稱自己沒錢,并且想在自己的住所協商和解事項。對此,趙文靜靈活調整策略,對汪某說:“這么熱的天,執行局有空調,那里比較涼快,你和申請執行人坐下來好好協商一下。”趙文靜將汪某帶回法院,同時迅速聯系申請人喬某讓其前往執行局。
趙文靜與汪某耐心溝通、釋法明理,講明其應承擔的還款責任及拒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經過幾個小時的勸說、溝通,晚上八點多,在強大的執行威懾下,汪某同意當場還款。當他通過手機銀行完成轉賬時,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真沒想到為了這5000塊錢,法官能追到村里,還忙到這么晚。”收到執行款的喬某十分感動。
這起案件雖然標的額不大,卻折射出執行工作的艱辛與執行法官的執著。為了兌現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執行法官們常常需要與被執行人斗智斗勇,有時要蹲守到深夜,有時要輾轉多個地點。但正是一次次不放棄的堅守,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了當事人的心里。干警們用行動證明:無論案件標的大小,多么疑難復雜,司法為民的承諾永遠不會打折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