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媒體看邢臺
邢臺市力爭開展千場技能和勞動競賽、組織勞模工匠助千企、培育百名“泉城工匠”
三管齊下,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工匠人才是產業工人隊伍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承載,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當前,邢臺市堅持“工業立市、文化興市”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緊緊圍繞我市戰略重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加大力度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為‘太行泉城、美麗邢臺’建設提供強大人才支撐。”邢臺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郝侃說。
今年,邢臺市工會系統聚焦國賽省賽、全市中心工作等,力爭組織開展技能大賽和勞動競賽不少于1000場;組建“1+N+20”勞模工匠助企服務隊,走訪幫扶1000家以上重點企業;遴選培育“泉城工匠”100名,連續10年累計培育1000名,培育省級工匠20名至30名。
以賽促學,選育產業技能人才
7月2日,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鑄鋼分廠,隨著鍵盤聲不斷響起,電腦上顯示出一行行代碼,設備管理員宋成全正在全神貫注為一款工業機器人優化編程程序。
6月27日,在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鑄鋼分廠,設備管理員宋成全正在測試企業自主研發的電爐測溫機器人。 受訪者供圖
當機械臂穩穩拿起測溫工具,宋成全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這次改進后,這款電爐測溫機器人動作更精準了。”
電爐測溫是一項高危險工種。今年,該廠決定自主研發一款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宋成全成為這個項目的牽頭人,并負責機器人的編程和控制系統。
這項重任憑啥落在這位剛滿30歲的年輕人身上?
去年,在河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宋成全取得了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比賽第一名的好成績。如今,宋成全在完成設備管理、巡檢、維修等日常工作之余,一有時間便查閱專業資料,學習前沿技術,了解行業發展趨勢。
“發掘相關專業技術人才,不斷提高職工技能素質和技術水平,是我們開展技能和勞動競賽的主要目的。”邢臺市總工會企事業發展和技術協作中心主任韓東說。
今年秋季,省第九屆旅發大會將在邢臺舉辦。7月7日,第二屆邢臺市酒店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在萬峰大酒店舉行,比賽內容涵蓋前廳服務、客房服務、餐廳服務、中式烹飪、中式面點5個項目,來自全市的酒店從業人員200余人同臺競技、相互交流。
7月7日,第二屆邢臺市酒店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舉行,參賽選手正在開展餐廳服務比賽。 河北日報記者 閆德見攝
“我們力爭通過這場高規格賽事,進一步提升邢臺住宿餐飲行業職業技能水平,培養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打造市級勞動競賽品牌。”韓東說,該市還將聚焦特色和優勢產業、中醫藥行業、教育領域等10個以上重點行業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大賽。
各縣(市、區)工會圍繞全市44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設置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縣級比賽項目,至少開展3個工種的技能大賽,同時,積極發動小微企業結合行業特色和崗位需要,廣泛開展崗位技能大賽。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技能大賽370余場次,力爭全年組織開展技能大賽不少于1000場。
勞模工匠組隊,精準服務助企發展
6月20日,河北千喜鶴肉類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喜鶴公司”)培訓室,在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醫生崔瑞朋的指導下,一名職工將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電極貼片放到“患者”身上,對“患者”開展急救。
當天,由崔瑞朋等組成的南宮市勞模工匠助企服務隊來到千喜鶴公司生產一線,為企業職工講授專業的急救理論知識,開展現場急救演練。
“健康是職工之本,同樣關乎企業的發展。本次助企服務不僅增強了職工的健康意識和急救技能,更為企業的安全生產增添了一道保障。”千喜鶴公司行政人事經理董丙偉介紹,前段時間,工會調研組前來調研,該公司列出了一份需求清單,這次服務就是其中一項。看著清單上一項項需求落到實處,董丙偉滿心歡喜。
今年初,邢臺市總工會組織100名勞模工匠代表,深入轄區1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駐邢大型企業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走訪調研,征集企業“需求菜單”568項。4月12日,勞模工匠邢臺行暨“三千工程”高技能人才合作交流活動啟動,兩天時間里,來自全國20個省市32個行業領域的45名全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根據需求清單,深入生產一線,精準幫助企業解決問題63項,簽訂合作意向45項,拜師收徒32人。
其間,邢臺市成立了1支市級勞模工匠服務隊,20支縣(市、區)服務隊,多支由行業工會、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組成的服務隊。
“依托‘1+20+N’勞模工匠助企服務體系,我們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了入企服務活動。”邢臺市總工會宣教和網絡工作部部長李華杰介紹,勞模工匠助企服務隊年底前將深入全市1000家大型骨干企業、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企業,圍繞技術幫扶、創新能力、技能提升等六方面提供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題47項,孵化技術革新成果21項,開展特色宣講活動150余場次,覆蓋職工群眾超1萬人次。
產教研融合,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7月3日,邢臺市總工會經濟技術和勞動保護部部長齊憲良和相關專家對各地推薦的市級“泉城工匠”人才培育人選進行初步資格審查。
“我市持續創新‘泉城工匠’人才培育方式,探索建立完善的人才選拔和工匠培育體系。”齊憲良介紹,今年該市印發《“泉城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實施意見(試行)》,明確了“泉城工匠”人才培育的目標任務、培育對象、培育措施等內容,著力打造工匠人才高地。
工匠人才選拔具有突出技能素質和“工匠五力”(引領力、實踐力、創新力、攻關力和傳承力)發展潛能的實體經濟領域職工。每年遴選培育縣(市、區)級“泉城工匠”80名左右、市級“泉城工匠”20名左右。利用10年時間培育20—30名省級工匠,1000名市、縣(市、區)級“泉城工匠”,形成上下銜接的工匠培育體系。
在人才培育上,邢臺市打破原有依靠單位培育的單一模式,深化產教研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單位培育、培訓研修、交流學習等多元培育模式。去年以來,該市總工會聯合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邢臺學院等當地高等院校,打造了智能制造工匠學院、邢臺新材料工匠學院等8個工匠學院,搭建“泉城工匠”人才培育平臺。
“培育工匠精神,提升‘工匠五力’是市級‘泉城工匠’的培育重點。”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智能制造工匠學院行政院長張能運說,根據培育對象自身條件,工匠學院整合學院特色專業、師資力量、思政課堂等,量身定制培訓課程,通過開展研修班、專題培訓、創新項目攻關等方式,將“泉城工匠”培養為具有工匠之志、工匠之能、工匠之魂的復合型人才。
在此基礎上,今年,邢臺市成立工匠學院聯盟,建立縣級、企業級工匠學院,構建“1+8+N”工匠學院格局,搭建市、縣“全程工匠”學習交流平臺,定期開展各層級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學習交流活動,為培育對象選聘導師,支持推薦其參與創新研發項目、業務交流等活動,全面提高培育對象綜合能力素質。
“我們還與市人社局等部門探索完善技能人才政策體系,深化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齊憲良說,該市將為市級“泉城工匠”發放一次性獎補資金,參照市勞模為“泉城工匠”提升待遇水平,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優先推薦其參加大國工匠、河北工匠遴選,讓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務邢臺產業發展。(河北日報記者 閆德見)
來源:河北日報
編輯:范永吉 韓亭亭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