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范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2025年7月7日,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創意小隊”奔赴蔡溪記牛肉館(非遺文化體驗總店),專訪潮式全牛宴制作技藝傳承人蔡偉勉,探尋汕頭非遺美食傳承密碼,感悟百年老字號平衡傳統與科技的智慧,以實際行動助力非遺活態傳承。
(實踐團與傳承人合影 李洋 攝)
上午8點,實踐團抵達蔡溪記牛肉館并采訪了潮汕牛肉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蔡偉勉。他自幼受家族百年牛肉經營傳統的浸潤,對潮汕飲食文化懷有深厚情懷。自年少起,他便追隨祖輩研習牛肉分割、手打丸等核心技藝,立志將傳承百年的潮汕牛肉制作工藝發揚光大。
(第四代傳承人蔡偉勉 范譯 攝)
蔡溪記創立于1920年,歷經105年傳承,蔡家四代人始終堅守匠心,致知力行。蔡偉勉說:“從曾祖父起,我們便堅持選用廣西、貴州牧場的土山牛,通過自有屠宰場實現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鏈條品控”。實踐團了解到,蔡家耗時二十余年雜交培育出120余種黃牛品種,以穩定雪花牛肉的獨特口感。
(小隊成員訪談蔡偉勉現場 范譯 攝)
面對技藝傳承的“經驗依賴”痛點,蔡溪記以科技破局。蔡偉勉向團隊講解兩項創新成果:其一,自主研發121℃高溫殺菌技術,使即食牛肉丸在無防腐劑條件下可常溫保存6個月;其二,可以通過記錄老師傅10天的操作數據(如肉料配比、捶打頻率),借助數控設備模擬手工捶打,也是一種創新傳承。蔡偉勉強調,“科技不是取代傳統,而是讓它走得更遠,數控仿生技術并非否定手工價值,而是為技藝傳承建立數字備份?!彪S后,在傳承人的帶領下實踐團參觀非遺展覽室,解碼潮汕牛肉文化基因。對此,“創意小隊”隊長鄭錦淮深有感觸:“通過訪談與實地參觀,讓我們更只管了解到非遺傳承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可以活態創新的文化基因”。
(小隊成員參觀展廳現場 范譯 攝)
緊接著,在專業師傅指導下小隊成員沉浸式體驗牛肉丸制作工藝,現場專業師傅演示教學,兩把近12斤重的鐵棒要敲打約2000多下,才能做出丸爽口彈牙的牛肉丸。蔡偉勉闡述了其對潮汕牛肉傳統配料體系的堅守與創新理念。潮汕牛肉以吊龍肥嫩、五花趾酥脆聞名,其傳統配料采用魚露、胡椒粉、沙茶醬和水辣椒,秉持“極簡即本味”的原則,凸顯牛肉本真滋味。他表示,蔡溪記將繼續堅守非遺技藝,以開放姿態推動潮汕牛肉文化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煥發新活力。
(小隊成員參觀學習制作牛肉丸現場 范譯 攝)
在本次調研中,實踐團深刻認識到青年一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中的重要責任與使命。未來,實踐團將積極深入挖掘包括潮汕牛肉制作技藝在內的各類非遺資源,推動非遺資源整合與共享,助力更多非遺項目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小隊成員們將以實際行動為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