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4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7月央行再次于月中公告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表明每月買斷式逆回購已從月末披露轉變為月中披露,顯示貨幣政策操作透明度增加,溝通機制進一步完善,能夠更有效地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
中信證券宏觀分析師趙詣分析,往后看,央行維持流動性充裕的操作態度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基于繳稅大月以及政府債券發行壓力較大的環境,7月可能存在一定的流動性缺口;此外,7月存單到期規模明顯小于6月,預計商業銀行“長錢”壓力有所緩解,本月MLF可能延續凈投放。
實現凈投放2000億元
7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4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其中,3個月期(91天)操作量8000億元,6個月期(182天)操作量6000億元。
趙詣分析,結合7000億元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到期,以及5000億元6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到期,截至當下,實現了1000億元3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以及1000億元6個月期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共計2000億元資金凈投放。6月長端流動性投放中,MLF凈投放118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提前公告并在月內開展兩次操作,實現凈投放2000億元。總體來看,得益于央行寬幅流動性供給呵護,6月銀行間流動性寬松,中長期資金缺口不大。
王青指出,在6月央行打破月末公告慣例,分別于6月5日和6月13日發布買斷式逆回購公告之后,7月央行再次于月中公告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表明每月買斷式逆回購已從月末披露轉變為月中披露。
王青分析,在5月央行降準釋放約1萬億元長期流動性基礎上,近兩個月央行連續實施買斷式逆回購凈投放,一方面有助于在政府債券持續處于發行高峰期階段,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另一方面也釋放了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加力的信號,有助于推動寬信用進程,強化逆周期調節。
王青判斷,本月有3000億元MLF到期,估計央行加量續作的可能性也比較大。這意味著當前央行正在綜合運用買斷式逆回購和MLF,持續向市場注入中期流動性,也意味著在上半年宏觀經濟穩中偏強的背景下,貨幣政策仍堅持支持性立場。
王青預計,著眼于有效應對外部波動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推動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下半年各類政策工具在適度寬松方向上都有發力空間。
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7月14日,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下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密切關注評估前期已實施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
業內資深人士指出,貨幣政策取向主要是對狀態的描述,目前貨幣政策的狀態是“適度寬松”的。金融總量指標增速明顯快于經濟增速。截至上半年末,社會融資規模、M2分別同比增長8.9%、8.3%,貸款同比增長7.1%,還原地方專項債置換的融資平臺貸款后,貸款同比增速仍約8%,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是支持性的,力度是充足的。政策效果在長周期中不斷累積,并持續發揮作用。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未來政策實施節奏和力度上要根據形勢變化靈活把握。專家認為,當前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前期一系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在信貸增速受前期高基數影響有所放緩的同時,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規模快速增長,融資結構不斷優化,流向實體經濟的總資金規模仍維持在高水平上。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總體處于觀望階段,而我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基調并沒有改變,當然未來貨幣政策的實施也會觀察和評估國內外經濟運行狀態,靈活把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