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0年慈溪向十一國宣戰,李鴻章,張之洞等東南各省督撫拒絕奉召,秘密簽訂東南互保條約以來,中國就開始處于四分五裂的局面。即使是在后來蔣介石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后,由于軍閥林立,依然無法對各地施行有效的管控。從1900年到1949年,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在國土上始終都不算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1949年新中國建立,解放軍各路大軍以風卷殘云之勢席卷全國,向殘存的國民黨殘余勢力發動最后的攻擊,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的中央政府才對各地方實現有效管理。但是新中國建立至今,國土依然沒有實現統一,臺灣問題是扎在所有華夏兒女心中的一塊刺,只有臺灣回歸,中國才算實現統一。新中國建立以來,粟裕曾組織過解放臺灣的軍事行動,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最后不得不暫時擱置。
65萬大軍云集臺海
1949年6月14日,在上海解放僅僅半個月后,毛主席向粟裕發出了一封電報:“請開始注意研究奪取臺灣的問題。”這封電報意味著收臺作戰計劃的開端,也意味著毛主席把解放臺灣的作戰計劃交給了當時的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這封電報發出不久,毛主席就任命粟裕為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
圖片來源網絡
上海解放后防空部隊
毛主席當時最初的計劃是在1949年冬季拿下臺灣,但是他很快便發現了跨海作戰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尤其是金門戰役的失利,使得毛主席認識到沒有海空軍的支援,跨海作戰不能輕易開啟,于是他將渡海登島作戰的時間推遲到了1950年夏季。
粟裕在領取到命令后,開始搜集有關臺灣國民黨軍的情報,并將二野和四野俘虜的國民黨軍70師和62師的官兵補充到攻臺部隊中,之所以要這兩支部隊的俘虜兵,是因為這兩支部隊的官兵大都是從臺灣征集而來的,對臺灣的地理,氣候都十分了解。為了此次收臺行動,粟裕帶頭學習陸海空聯合作戰,反復研究潮汐,氣候和沿海地形的變化以及對渡海登島作戰的影響,僅氣象方面,粟裕就收集了華東沿海地區十年的氣象歷史資料。
解放上海后,粟裕將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下轄的20軍,26軍,27軍調到郊區進行渡海登島作戰的訓練,不久又將23軍調到9兵團,組成解放臺灣的第一梯隊兵力。同時在起義的國民黨海防第2艦隊的基礎上組建了華東海軍,并命令江南造船廠晝夜不停地修理破損的船只。1950年初,粟裕還在起義的國民黨傘兵第3團的基礎上組建了解放軍第一支傘兵部隊,并向中央請示購買蘇聯的飛機,組建自己的空軍。
1949年7月,粟裕剛接到命令的時候,準備以第一梯隊四個軍,第二梯隊四個軍共八個軍的兵力收復臺灣。因為當時國民黨軍在臺灣的兵力并不多,只有十幾萬人,而且大都是從內地撤退過去的,建制混亂,戰斗力低下。但是隨著國民黨部隊陸續向臺灣撤入,再加上蔣介石從日本招募了兩萬雇傭兵,粟裕決定將三野12個軍全部投入戰斗,三野第七兵團和第9兵團擔任第一梯隊,第10兵團擔任第二梯隊。
圖片來源網絡
作戰演戲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薛岳沒有進行太多的抵抗,將7萬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島。海南島解放后,盤踞在舟山群島的12萬國民黨認為防守沒有意義,也撤往了臺灣本島,還將島上的兩萬青壯年也帶來了臺灣島上。為保持兵力優勢,粟裕向中央求援,又從其他野戰軍調了四個軍,使得攻臺總兵力達到了16個軍65萬人的龐大規模。
偉人的支持
這16個軍全部參加攻臺戰役后,華東地區基本上沒有多余的部隊了,為了以防不測,毛主席調四野13兵團擔任全軍總預備隊,調一野19兵團到津浦路沿線,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圖片來源網絡
1950年6月,除了陸軍65萬大軍集結完畢,海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正式在南京成立,該旅下轄110架飛機,在蘇聯教官的訓練下很快形成了戰斗力。空軍第一支5000人的傘兵部隊也形成了戰斗力,海軍雖然很弱小,但在全國的支援下,也在快速發展中,到1950年4月成立了三個艦隊92艘艦艇。
此時此刻,全國的視線都聚焦在東南沿海,都聚焦在粟裕身上。此次解放臺灣的行動和以往的任何一場戰爭都不一樣,雖然只是解放臺灣,但是調動的兵力涉及到了全國各個野戰軍,調動的軍種涉及到陸海空三軍,調動的資源涉及到全國各個部門,已經成為一場涉及到全國全軍的重大戰略行動。粟裕在籌劃過程中,感到這場戰役已經不是自己和三野能夠完成的,兩次請求軍委直接指揮,或者是調劉伯承,林彪這樣有資歷,有威望的統帥來指揮。
粟裕一向以敢打險仗聞名,但是此次攻臺戰役,粟裕卻異常謹慎。毛主席也意識到了粟裕的擔憂之處,但他并沒有批準粟裕的請求。為了解決粟裕的后顧之憂,毛主席親自給各野戰軍,各部門打招呼,要求各單位全力配合粟裕此次攻臺行動。為了方便粟裕指揮海軍部隊,毛主席調粟裕的老戰友,四野蕭勁光為海軍司令員。
1950年2月毛主席訪問蘇聯期間,毛主席還兩次簽訂了海軍裝備訂貨協定,從蘇聯購買了價值1.5億美元的海軍裝備。與此同時,毛主席還特批從香港購買48艘舊船,從英國買了2艘排水量為7000噸的巡洋艦,5艘驅逐艦,4艘掃雷艦,但后來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英國方面取消了部分訂單。
可惜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打斷了這一進程。其實朝鮮戰爭完全可以在中國解放臺灣后進行,因為1950年初,美國已經喪失了對臺灣國民黨政權的信心,公開表態不會支持臺灣方面,但是朝鮮戰爭讓美軍看到了干涉臺灣問題的機會,1950年6月26日,也就是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美國借口中國支持朝鮮,派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巡弋,干涉解放軍解放臺灣。而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朝鮮方面只和蘇聯方面通報了消息,中國并不知情。
由于當時中國海空軍力量弱小,中國不得不暫時擱置解放臺灣的計劃。朝鮮戰爭爆發后,由于美國的干涉,朝鮮人民軍很快向北潰退,損失慘重,開始求助蘇聯,但此時的蘇聯卻不愿意施以援手,朝鮮又不得不求助中國。朝鮮的安危直接關乎到中國當時的重工業基地東北,中國只能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原先的攻臺主力也不得不調到抗美援朝戰場上。
圖片來源網絡
粟裕
解放臺灣,完成國家統一也一直成為了粟裕將軍的一塊心病。1970年,粟裕率軍事代表團訪問剛果后途經法國短暫停留,還專門到諾曼底登陸的地點進行考察,學習盟軍的跨海作戰經驗。粟裕晚年經常對孩子們說:“等臺灣解放了,我就帶你們回老家看看。”遺憾的是將軍再也沒有回來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