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聲音里的往事——首都圖書館藏百代手刻唱片精品展”在首圖華威橋館B座四層視聽文獻借閱區開展,展期至9月30日。
首圖收藏黑膠唱片1.5萬種,約3萬張,內容涉及戲曲、曲藝、歌曲等多個領域。百代公司于1907年開始錄制發行的手刻唱片,片芯文字均為人工刻寫,不僅存世量稀少,而且是研究早期錄音技術與戲曲表演的重要佐證。本次展覽分為“聲名鵲起”“聲震林木”“聲音之道”“聲和萬象”四大版塊,精選館藏百代手刻唱片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從時代背景、演唱人員、藝術價值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解讀,為讀者帶來知識與藝術的雙重體驗。
讀者使用音頻設備欣賞唱片原聲
展覽展出了中國最早的唱片目錄《北京唱盤》、百代公司在中國發行的首張唱片《洪洋洞》、創下當時銷量紀錄的譚鑫培的“七張半”唱片和清宮升平署“外學”伶人的代表作等,還囊括了京韻大鼓、蓮花落、灘簧、梆子、粵劇等其他藝術形式。除了欣賞唱片實物之外,讀者還可以使用展覽現場的音頻設備,或是現場掃描二維碼,聆聽數字化后的唱片原音。未來,首都圖書館還將邀請專家學者及專業戲曲演出團隊舉辦相關主題的講座及展演,為公眾分享更多唱片背后的故事。
展覽中的《北京唱盤》孤本及實物唱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編輯/李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