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黑河7月15日電 題:兩城一日:一位俄羅斯奶奶的黑河日常
作者 劉思邁
14日清晨,74歲的瓦倫蒂娜·伊萬諾娃攥著護照站在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的碼頭。對岸中國黑河的輪廓在晨光中若隱若現,這座與她隔江相望的中國城市,是她今日的目的地。
口岸:40秒通關的安心旅程
“Доброеутро(早上好)!”伊萬諾娃穩(wěn)步走向驗證臺,邊檢民警麻利地接過護照,蓋章聲清脆響起——從證件查驗到放行,不到40秒。
口岸大廳的角落,冰鎮(zhèn)綠豆湯正冒著涼氣,旁邊的急救箱里,速效救心丸和俄語說明書并排擺放。“夏天最熱的時候,一天能送出去兩百多碗。”邊檢執(zhí)勤三隊民警楊佳樂擦著額角的汗說,自去年9月中俄互免簽證恢復后,這里每天要迎接1500多名俄羅斯客人,“咱得讓他們踏出第一步就覺得舒坦。”
海關口岸中俄雙語指示牌 顏歆窈 攝
早市:水果攤前的“雙語交響曲”
過境后,伊萬諾娃來到老地方——黑河國際大早市,熟門熟路停在老友馬云波的水果攤前。“Виноград(葡萄)、Персики(水蜜桃)、Личи(荔枝)……”馬云波熟練地用俄語吆喝,三十年邊境擺攤生涯,買賣成了最好的語言學校。
“中俄客人一個價!”馬云波介紹道,“這兩年政府打造旅游城市,早市客流量也越來越大,以前俄羅斯客人只占三成,現在約占一半。”而她也欣喜發(fā)現:“說‘你好’‘謝謝’的俄羅斯人越來越多了。”這處煙火升騰的市集,正是黑河借互免簽政策東風,傾力打造的文旅名片之一,吸引著如伊萬諾娃這樣的跨境常客。
俄羅斯游客在馬云波水果攤前購買 李佳佳 攝
中醫(yī)院:推拿里的信任橋梁
當日10時許,黑河市中醫(yī)醫(yī)院的推拿室里飄著艾草香。“這里酸嗎?”竇滿有醫(yī)生用俄語問道,同時將伊萬諾娃的話譯給醫(yī)師:“她說左邊肩膀抬不起來,像背了塊石頭。”
這是伊萬諾娃第三次來做診療。走廊里,“針灸科”“康復科”的中俄雙語標牌格外醒目,候診區(qū)的科普手冊上,“穴位”“經絡”等詞匯旁都標注著俄語注釋。
“全院都在學俄語,工作群里天天打卡。”院長劉雪松翻出手機,群里最新一條是護士發(fā)的“拔火罐”俄語發(fā)音。
結束推拿后,伊萬諾娃豎起大拇指:“在家排隊要兩周,這里當天就能治。”
伊萬諾娃(左)進行肩頸推拿療愈 顏歆窈 攝
依托黑河市“百日行動”計劃中“康養(yǎng)精品旅游路線”的推出,超過46萬名“伊萬諾娃”把中國早市的煙火、中醫(yī)院的艾香、綠豆湯的甘甜帶回俄羅斯。
黑河正從平凡的“中轉站”,蛻變?yōu)槎砹_斯人心中的“目的地”。邊境線兩側的民眾用早市交易、醫(yī)療信賴,編織著比黑龍江水更綿長深厚的情誼紐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