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總有人說,大學生遍地都是,全球范圍內,連博士都過剩了。但還是有很多學生,為了讀一個本科而努力拼搏,甚至不擇手段。
但今年卻有13個專業,沒有考生愿意買單。是家長清醒了,學生認命了,還是出現了其他的一些變故呢?
畢竟有人讀博,就有人沒上過高中。有人為了錢不讀書,就有人不差錢。大家怎么會這么統一的,放棄了這13個專業呢?
“腦子進水了才去”,全國13個專業無人問津,4次招生都招不滿
大家可能覺得,這13個專業,都不是什么好學校。那就錯了,東北財經大學,是曾經有機會成為211院校的名牌大學。
但今年東北財經大學,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專業,補錄了4次都沒能招滿學生。不僅僅是這一個專業,和這一所學校。
放眼國內,有大大小小的學校,一共13個專業無人問津。雖然學校不同,專業不同,但他們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聽起來高大上,給人一種,畢業了就高人一等的感覺,就好像海外留學歸來的學生一樣。
但高大上的,何止中外合作辦學的名頭。學費也高的嚇人,四年下來,光學費就要準備小30萬,但絲毫不影響畢業后拿不到5000的薪資。
而且,中外合作的水深著呢。聽起來是和國外高大上的名校合作,大二的時候還嚇人的全英文授課,學生考雅思,考托福,和普通院校的學生區分開來。
但合作的外國學校全球排名600開外,文憑擦屁股都嫌硬。家長掰著指頭算:這筆錢存銀行定期,四年利息都比孩子工資高,這不純純大冤種嗎?
中外合作辦學的坑太深
其實以上的那些還好,對于家里不差錢的學生來說,也不是不可以選擇。但中外合作辦學的坑,可不止這么一點點。
這些學校普遍屬于盈利性質,為了多賺錢,一些學生就屬于計劃外招生。顧名思義,計劃外,就是本身沒有名額,硬擠出來的。
所以這些項目里的學生,在國內連學籍都沒有。畢業的時候給一個外國院校的文憑,運氣好的,國內能承認,運氣不好的,教育部不認,連考公考編都沒資格。
有些項目還搞隱性淘汰制度,大二的時候突然要求托福過百,考不過就退學,孩子直接變失學青年。
更惡心的是掛羊頭賣狗肉,浙江某校“數字文旅運營”專業名字聽著像搞AI,實際課程教怎么寫景區公文,企業面試一考數字化運營全露餡。
就像張雪峰從前說的:“專業名越花哨,越可能是坑爹貨!”還有那些冷門專業,慘到貼地飛行。勞動與社會保障,連續四年無人報考,招辦老師自己都說全靠調劑填坑。
最慘是小語種,緬甸語學生課本學了一堆“友誼萬歲”,外貿公司甩份合同讓翻“FOB條款”,當場傻眼被HR嘲諷:“翻譯軟件都比你快還準!”
筆者寄語:
現在學生和家長都精明的很,打破信息繭房之后,從前那些高大上的包裝,如今都入不了眼,看著上面明晃晃的騙子兩個字,誰也不能上當。
中外合作辦學沒問題,問題是教學質量要對得起學費,含金量要跟的上吹出去的名頭,給學生性價比拉升起來,自然就有人愿意買單。
至于那些苦哈哈的專業,既然沒人報考,還不如就取消掉。巧立名目也不能收取更多的學費和學生,還不如集中精力,把現有的優勢專業弄好。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