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洛溪大橋的一段隔音屏區域引發市民熱議。原來,這段長約699米的隔音屏區域在烈日下猶如“烤爐”,有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吐槽:經過時仿佛“蒸桑拿”,體感溫度遠超戶外。
記者實測:隔音屏下升溫明顯
7月16日,記者駕車實測,體驗這段“高溫走廊”。
當日上午12時,戶外實時溫度顯示36℃,記者駕駛機動車輛駛入洛溪大橋,車輛已提前打開兩側車窗,車內外溫度一致。進入隔音屏區域后,明顯感到熱浪撲面而來,車內電子溫度計從36℃迅速攀升至38℃。盡管全程僅有699米,但悶熱感令人不適。
隨后,記者在大橋附近隨機采訪了幾位剛剛騎電動自行車經過該路段的市民。“剛進入隔音屏范圍,便感到熱風環繞,陽光經隔音屏反射后加劇了灼熱感。騎行不到一分鐘,手臂和臉部已明顯發燙。有市民說:“這段路騎完,甚至覺得戶外的36℃還挺涼快的。”
“我每天上班都要經過這里,一進去就像被悶在一個大蒸籠里。”電動自行車車主李女士告訴記者,她通常選擇加速通過,以減少悶熱時間。還有市民表示,隔音屏雖然降低了噪音,但高溫問題也亟待改善。
最新回應:將以開設“天窗”方式排散內熱氣體
7月16日,記者從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獲悉,洛溪大橋拓寬工程由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和管養,該工程于2021年12月建成后轉入維護期。該橋全封閉聲屏障主要目的為最大限度降低機動車輛的通行噪音對周邊居民點的影響,主要使用材料為輕鋼骨架及金屬吸隔聲板、透明亞克力耐力板,均為聲屏障設計常用材料,在同類項目中應用較為普遍。
洛溪大橋原設計為雙向10車道且均為機動車道,主橋設計功能為機動車過江通行,未設置非機動車專用道,僅在兩側隔音屏外設置人行道。后因電動自行車數量驟增,為保障電動自行車的出行需求及安全,在大橋開通投入使用前,應交管部門要求占用雙向各一條機動車道臨時隔離作為非機動車道,該車道位于隔音屏內。
為緩解隔音屏高溫天氣悶熱不通風問題,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綜合考慮隔音屏結構形式、凈空通行尺寸等因素,在不降低隔音屏隔音、降噪效果和確保車輛通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拆除隔音屏頂部部分亞克力板,以開設“天窗”方式排散內熱氣體;同時結合項目日常養護灑水作業以及夏季氣候特點,選擇在高溫時段和交通非高峰時段開展日常養護灑水作業,以此降低隔音屏“體內”溫度。此外,在上橋前位置設置交通標志牌,對過江非機動車駕駛人進行高溫提示。
下一步將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灑水作業次數,同時結合隔音要求,進一步開展拆除隔音屏頂部亞克力板、擴大“天窗”范圍的可行性論證,更好增強隔音屏通風散熱能力。
文/信息時報記者:吳芷明、劉麗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