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從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海南省地方標準《縣級和鄉級行政區域界樁智慧化改造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正式發布,并將從今年9月1日起實施。
該標準填補了全國界線界樁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技術標準的空白,標志著海南省縣級、鄉級行政區域界線界樁從傳統的物理標識升級成為空間治理的關鍵數據節點,拓展了數字中國在基層治理的實踐路徑。
澎湃新聞了解到,《規范》聚焦縣級和鄉級行政區域界樁的智慧化改造,通過在界樁中植入感應雷達、北斗定位等電子裝置,構建集行政界線界樁時空狀態數據采集、實時傳輸、可視化監管于一體的智慧界樁監管系統。
該系統可實現界樁全天候自動化、遠程可視化監管,有效降低人工巡視成本,顯著提升界樁管護工作的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水平。
同時,融合人體識別、數字孿生與無線電信號中繼技術,進一步拓展了智慧界樁在跨區域、跨部門協同治理中的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海南省已在全省試點地區成功安裝70個智慧界樁。隨著《規范》的發布實施,將加速推動界樁由“靜態標識”向“動態服務”轉變。
澎湃新聞從海南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這一舉措有利于基于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技術構建毗鄰地區多方互認的界樁數據共享機制,提升邊界爭議化解效率,增強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響應和聯動處置能力,構建專業化、智慧化、便利化的界線管理新模式,滿足社會治理信息化、精準化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