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陽光下的守護”法治公安主題宣傳活動——
安全感UP!上海公安法治建設的新實踐
人民網記者 郝萍、翁奇羽
守一座城,護一方人。近日,記者隨公安部組織的“陽光下的守護”法治公安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上海市。上海公安通過不斷推進精準打擊防控、系統協同治理、便民政務服務等工作,正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藍鯨”護企工作站
“一站式”服務讓企業安心發展
“上海警方對企業的重視、支持和服務精神,讓我們安心、暖心,更堅定了我們在上海加大投資的決心。”扎根中國的某外資企業有關負責人用親身經歷點贊上海公安。
原來,2021年底,上海市長寧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民警在轄區企業“敲門問需”時,發現該外資企業有一條涉及知識產權犯罪的線索。而后,警方克服偵查取證等難點,成功偵破這起侵犯商業秘密類案件,產權公司權益得到及時保護。
安全、穩定、公平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訴求。2024年4月,為進一步提升經偵警種保護營商環境質效,服務上海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公安經偵部門會同市工商聯在全市范圍內建成并運行了17家“藍鯨”護企工作站,為企業提供一體化服務。
上海市松江區“藍鯨”護企工作站。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精準預警、精準打擊、精準處置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各類經濟犯罪……一年來,上海市公安經偵部門依托“藍鯨”護企工作站,累計破獲職務侵占、挪用資金、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受賄等涉企經濟犯罪案件2400余起,為企業提供千余次法律援助,開辦助企服務座談會130余次,幫助100余家企業挽回經濟損失6.9億余元。
“驛路有我”網約車綜合服務站
融合治理 讓司機放心充電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和出行需求增長,網約車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管理挑戰。為破解這一治理難題,上海市嘉定公安分局創新推行“驛路有我”網約車綜合服務站模式,以真新街道為試點,將“微網格”管理延伸至新就業群體,通過主動警務實踐提升行業規范化水平。
上海市嘉定區真新“驛路有我”充電站。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這里不僅能充電,還是我們的家!”網約車司機邵師傅告訴記者,在“驛路有我”網約車綜合服務站,給汽車插上電就能直接回房間休息,電充滿后,管理員會幫忙把車挪開,省時又省力。記者了解到,“驛路有我”網約車綜合服務站位于上海G20外環線旁,平均每天為700輛網約車提供充電、餐飲、休息服務,并為200名司機提供固定住宿。
上海市嘉定區真新“驛路有我”黨群服務點。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嘉定分局真新新村派出所社區民警吳佳俊告訴記者,“微網格”通過落實黨員“雙報到、雙報告、雙服務”機制,會同交通、勞動、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駐點咨詢答疑、法治宣傳、安全教育,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鎮”。
“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2.0
政法協同 讓案件辦理更規范
信息采集室、遠程示證室、全自動管理的涉案財物集中管理場所……記者走進上海市普陀分局“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看到“專業辦、集中辦、合成辦、智慧辦、安全辦”的案件辦理流程規范明晰。
從過去辦案民警奔波多地、忙碌于訊問之外的事務性工作,到現在全程“流水線作業”,傳統執法辦案的模式正在被重塑。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真光路派出所民警張毅銘介紹,近年來,普陀分局不斷深化“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智能化水平迭代升級,全力打造政法協同大平臺以及“市縣主戰”的載體和抓手。
今年3月底,普陀警方處理了一起同事糾紛引發的故意傷害案。王某與李某因工作瑣事發生肢體沖突致李某受傷。警方隨即啟動“三所聯動”調解機制,組織民警、律師、司法所工作人員及傷情鑒定專家共同參與調解。通過專業解讀賠償標準、法律釋明和傷情評估,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賠償協議,雙方握手言和,案件得到圓滿解決。
“普陀分局通過推動地區‘政法云’試點工作,有效聚合公檢法數據資源,實現證據材料、音視頻全量線上流轉,助推刑事速裁機制在中心落地,做到輕罪快判、簡案快辦,平均辦案時長縮短近30%。”普陀分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蔡俊明說。
從“藍鯨”護企工作站,到“驛路有我”綜合服務站,再到智能化升級的“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上海公安一系列的創新實踐,不僅構建起立體化、智能化的現代警務體系,也讓法治成為營商環境最亮麗的名片,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