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香港神秘富豪,卻處處為大陸著想。
他向美國捐出1億被罵“不愛國”,后又默默向大陸捐助500億搞基建,本該是賺得盆滿缽滿的項目卻在回本后將利潤全部歸國家。
這樣一個擁有拳拳愛國之心的富豪,卻被以李嘉誠為首的多位香港富豪多次進行“死亡威脅”!
他究竟做了什么,讓商界巨頭們坐立難安?一場驚天動地的財富與信仰的對決拉開序幕!
1935年,胡應湘出生在一個極其富裕的家庭中。他的父親胡忠手握近半數出租車牌照,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的士大王”,家里可謂是富甲一方!
按理說,胡應湘只需要繼承家業,穩穩地坐在駕駛座上,便能夠輕松駛向財富的彼岸。然而,他卻不甘心只當個“富二代”。
他覺得繼承家業固然輕松,但那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要靠自己的本事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帝國,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這個世界。
于是,這位叛逆的“的士少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開香港,遠赴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一頭扎進建筑工程學里。
胡應湘每天都拼了命的學習,只為了向家里證明自己不是只知道靠家里的“啃老族”,他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在為自己想要的未來鋪路。
學成歸來后,胡應湘利用所學到的建筑工程知識開啟了自己的商業冒險。
正逢當時的香港的士行業下行嚴重,胡應湘果斷帶著家族轉戰地產行業,他把“車輪上的現金流”換成銅鑼灣的地皮,蓋起了高層物業。
他先后創立了銅鑼灣胡社生行、合和中心,并迅速積累資本成功上市。
但胡應湘的野心不止于此,他還要干更大的!在地產行業穩步前行之后他又將目光投向了基建。
胡應湘的人生轉折點在一次內地考察。1979年,胡應湘受邀去廣州考察。交流會結束后,他到達賓館看到的是十分落后的基礎設施,電梯時好時壞,熱水限時供應,外商紛紛抱怨“洗個澡都要排隊”。
面對當時的窘境,胡應湘內心的責任感瞬間被點燃。他連夜召集李兆基、鄭裕彤等好友商議,決定合資建五星級酒店。
第二天,他們湊齊10億港幣,注冊“新合成有限公司”,推選胡應湘為總指揮。1980年4月,中國大酒店建成,成為“BOT第一單”,胡應湘因此聲名大噪。
但這只是胡應湘商業冒險的起點,他從未停下向前沖的腳步。
1983年,香港經濟蓬勃發展,商人們都在忙著在熟悉的領域拓展業務,爭奪市場份額。而這時的胡應湘卻把目光投向了珠江口,他看到了一個更宏大的未來。
如果能在珠海和香港之間建一座橋,整個珠三角的經濟將被徹底激活,形成一個強大的經濟圈,讓整個珠三角的經濟血脈徹底貫通。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立刻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尤其是李嘉誠。
港珠澳大橋一旦落成,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交通格局將被重塑,物流運輸的路徑也將發生改變。原本依賴港口海運的貨物運輸,可能會有相當一部分轉向更為便捷高效的陸路通道。
這對于李嘉誠的和記黃埔的海運業務而言,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甚至可能撼動其在香港港口領域的傳統優勢地位。
所以,他不僅公開反對這個項目,其副手霍建寧還警告說“建橋會害死人”。
修建這座橋,簡直就是把“不可能”硬生生變成了“可能”!
外海深埋沉管隧道技術被國外壟斷,伶仃洋風大浪急,地質復雜,要在50米深海中對接8萬噸沉管,臺風季作業時間少得可憐,還得兼顧巨輪通航和120年使用壽命、生態環保等高標準。
這簡直是在薄冰上行走,一旦行差踏錯必將墜入深淵!
面對挑戰,胡應湘向來都是迎難而上。他三次自費邀請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論證,包租漁船觀測臺風數據。
花了數月跑遍多個測點,進行反復勘測、研究,最終拿出厚厚一摞材料向工程機構論證建橋的可行性。
建橋可行,但融資問題又成了一座橫亙在面前的大山。
面對粵港澳三地政府就融資模式爭執不下,胡應湘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橋隧結合、分段投資”,平衡各方利益,方案最終被寫入協議。
融資模式確定后,新的困難又接踵而至——啟動資金從何而來?胡應湘選擇繞開李嘉誠,找到“賭王”何鴻燊、李兆基幾位商業大佬。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成功湊齊了150億港元,為大橋的建設投注了強勁的動力。而此時的李嘉誠則讓霍建寧等人在媒體、論壇上公開炮轟建橋方案。
2009年12月15日,這一天注定會被載入史冊。在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和數不盡的挫折之后,港珠澳大橋終于破土動工。
胡應湘望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在橋頭親手埋下一塊石碑,刻下“功在當代”這四個字,不僅是對這座大橋的期許,更是對他多年來不懈努力的最好見證。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最終落成,胡應湘卻沒出現在官方嘉賓名單,他只是悄悄站在珠??诎队^景平臺上。
當穿梭巴士駛過橋面,這座歷時9年的“現代第七大奇跡”,完成了從私人構想到國家工程的蛻變。
港珠澳大橋一建成,就好比在港珠澳三地之間鋪了一條“經濟快車道”。原本要繞遠路、花大把時間才能到達的地方,現在一腳油門就能搞定。
這不僅讓三地的交通變得飛快,還把粵港澳大灣區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讓整個區域的經濟活力瞬間爆棚,競爭力也跟著蹭蹭往上漲。
2023年,港珠澳大橋通車五周年,珠??诎兜募o念展示柜里,擺放著一塊泛黃的英文簡報。
1996年,普林斯頓大學校友雜志用整版報道了胡應湘捐出的1億元的事情,還起了個標題《亞洲大亨回饋母?!贰?/strong>
當時,港媒可不買賬,紛紛指責他“崇洋媚外”。面對外界的批評,胡應湘并沒有選擇沉默。他坦然回應稱,捐款給普林斯頓大學是為了感恩母校。
他在母校學到的橋梁承重知識,幫助他避免了大量浪費,提升了建設效率,節省了資金。在他眼里,教育和科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給母校捐款,就是給知識和智慧“加油”。
與此同時,胡應湘對內地的捐贈更是大手筆。30多年來,他累計向內地投了超過500億元,建電廠、修口岸、鋪設高速路、搭建大橋。
他投資的項目,幾乎都是“回本后就歸國家”,對于后續產生的利潤,他似乎并不在意。
有人替他算過賬:500億元如果投資到地產,按1990—2020年香港樓市漲幅,可增值到3000億元。而投基建,不僅無直接收益,還要面對多年工期、政策博弈、技術風險。
胡應湘面對這套算法仍堅持自己的箴言:“基建設施不該是賺錢工具,而是留給子孫的財富基因”。虎門大橋、廣深高速、港珠澳大橋……每一次“不合算”的投資,都在改寫“香港商人”四個字的內涵。
歷史不會簡單判定輸贏,但一定會記得有人用資本筑墻,有人用資本搭橋;有人把財富帶進墳墓,有人把財富鋪成通往未來的路。
胡應湘,就是那個用財富鋪出了一條通往未來的路的人,他的故事,值得被每一個追夢人銘記!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胡應湘
新華網——一橋越滄?!獙懺诟壑榘拇髽蜷_通之際
中國新聞網——港珠澳大橋構想“第一人”胡應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新浪財經——這個香港富豪,35年促成港珠澳大橋,格局甩李嘉誠一條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