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夜幕低垂,宿州市埇橋區西二鋪鎮涵澤金蟬養殖場的柳樹林間,點點燈光搖曳。游客周傲妹正帶著孩子俯身尋覓,一只只破土而出的“知了猴”被小心收入瓶中。“帶孩子來重溫我們小時候的樂趣,看她這么開心,仿佛也拾回了自己的童年。”周傲妹的言語間,洋溢著兩代人共享自然野趣的溫馨。
小游客在涵澤金蟬養殖場體驗捉“知了猴”的樂趣。孫啟夢供圖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這句古詩,說的是兒童捕蟬的樂趣。而現在,一只小小的蟬,帶來的不僅是美味和趣味,還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這片承載歡樂的20余畝柳樹林,是養殖場負責人王春精心耕耘六年的“金蟬牧場”。他指著林間忙碌的身影介紹道:“柳樹根系發達,特別適合金蟬生長,養出來的金蟬口感也更勝一籌。”每年六月中旬至月底的豐產期,這片土地便迎來慷慨的饋贈。
如今,養殖場每晚都熱鬧非凡。慕名而來的游客們打著手電體驗捕捉樂趣,歡聲笑語在林間回蕩。王春透露:“每晚收獲在2000到3000只左右。”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金蟬,不僅在現場被游客購買,還通過便捷的網購渠道,迅速躍上更多家庭的夏日餐桌。小小金蟬撬動了可觀的經濟收益,讓王春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信心。
不僅是經濟效益,金蟬還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及不飽和脂肪酸,是傳統藥食同源食材。其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脂肪含量低,且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營養價值。
王春算了一筆賬:“按當前每只1.2元算,單晚收入就超3000元,這還不算蟬蛻的藥材收益。”金蟬蛻下的蟬殼作為傳統中藥,按大小不等算,每公斤收購價可達200—400元。
昔日柳蔭下的蟬鳴是童年的背景音,如今泥土中孕育的“金蟬”卻成了助力村民增收的新產業。王春的堅持,讓自然的饋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更讓遠離鄉土的城市記憶,在下一代心中扎下了根。這片林間的點點燈火,不僅照亮了夏夜尋蟬的童趣之路,更映亮了鄉村振興充滿生機的未來圖景。(孫啟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