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盛夏氣溫攀升
多地市民反映
最近晚上的蟬鳴聲
甚至能將人從睡夢中吵醒
為何晚上的蟬鳴聲這么大?
近日
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專家表示
綠化密集程度、
路燈亮度和個體差異
與蟬鳴聲大小都有密切關系
雄蟬鳴叫其實是“相親廣告”
溫度越高 “喊”得越賣力
“目前叫得最響的是蟬(學名為黑蚱蟬),它們并非天生‘夜貓子’。”福建省廈門市綠化中心專家佘震加解釋,會叫的蟬通常都是雄性,雄性蟬的鳴叫行為主要受兩大因素驅動:一是求偶需求,二是領地宣告。
資料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雄性蟬的鳴叫本質是‘相親廣告’。”佘震加打比方,白天溫度升高至25℃以上、光照充足時,雌性蟬活躍度上升,此時雄性通過高頻鳴叫展示健康狀態。其腹部發音器每秒可伸縮約1萬次,經中空腹腔共鳴后,聲音能傳送50米至100米遠。“溫度越高,‘喊’得越賣力。”今年6月下旬持續高溫,恰好為蟬提供了“放聲高歌”的條件。
“自然狀態下,蟬夜間幾乎不叫,除非遇到極端情況。”佘震加分析,當前城市蟬鳴“跨晝夜” 現象,主要與環境干擾及個體差異有關。佘震加表示,一些蟬的確將路燈當成了太陽。
有人月賺30萬元
近期大量出現
不少人夜晚出動
有人因為蟬睡不著,但也有人“抓住商機”,大賺一筆。
7月2日,據山東青島平度某批發市場一名商戶介紹:“知了猴現在每斤105元。二十多年前,才十七八塊錢一斤。”
自從山東濟南辛豐村引進了金蟬苗并試驗養殖后,每年夏天全村村民靠銷售金蟬,就能營收430萬元。村里最大的養殖戶肖光森擁有40畝柳樹、榆樹和蘋果樹,每年夏天,每畝地每晚高峰時能撿拾約1500只金蟬蛹。
蟬蛹的價格每只1.2元。靠著這40畝土地產的蟬蛹,肖光森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可以額外收入30多萬元。
四類人群不宜食用
蟬雖然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適合食用。蟬也容易攜帶細菌、寄生蟲以及重金屬等,不宜多吃。
特別是有以下情況的四類人群不宜食用:
過敏體質者:蟬作為一種異體蛋白,引起人體過敏反應的幾率高,而且容易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
腎病患者:蟬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腎臟負擔,應限制食用。
痛風患者:蟬蛋白質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風患者食用會加重病情。
肝病患者:部分蟬含有少量有毒物質,人體攝入后需要肝細胞來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現中毒。
來源:廈門日報、第一現場、大眾日報、齊魯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