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你是否也常常在兩種狀態間搖擺不定——
一方面,我們可能像“御宅族”般深陷自己的小宇宙——沉迷特定的亞文化世界,依賴著熟悉的消費符號(角色、萌屬性、世界觀碎片)和本能與環境互動,而非通過深度意義構建自我;另一方面,當我們渴望逃離,踏上旅途試圖尋找意義或新鮮感時,卻常常淪為“疲憊的旅人”,在打卡和定位中奔波,世界似乎變大了,但真實的連接反而更加稀薄,那句“尋找自我”的口號也顯得愈發空洞。
這正是日本新一代思想家、爭議性奇才東浩紀為我們所處的這個高度信息化、意義碎片化的后現代社會所描繪的生存圖景。通過深入剖析“御宅族系文化”的本質,他揭示了當代人欲望結構和人際關系所面臨的深刻變革:曾經支撐我們的宏大敘事(國家、宗教、意識形態)日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數據庫化的符號消費和圈層化的生存。
面對這種困境,東浩紀提出了一個看似反直覺卻極具啟發性的“生存方案”。他認為,互聯網技術的核心邏輯是消除“噪音”(即意外和差異),不斷強化和固化我們的圈層。要打破這種無形的牢籠,最有效的方式并非在虛擬世界對抗算法,而是主動地、有意識地移動我們的身體,踏入不同的現實環境——去旅行吧!但關鍵在于,旅行的目的不應是尋找那個預設的、穩固的“自我”,而是為了邂逅“新的檢索詞”——那些在偶然相遇、陌生環境、不同文化中突然觸動你、打破你固有認知的微小瞬間和體驗。東浩紀相信,個體間通過這種微弱瞬間產生的“憐憫”(共情)所形成的聯結,才是全球化時代人際關系的希望所在。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和數據庫消費的盛行,無論是御宅族還是觀光客,后現代視域下主體的變遷究竟意味著什么?“弱關聯”是人際關系的退化,還是一種新的自由?在這樣的社會中,如何重建有意義的聯結?技術如何重塑我們的欲望與關系?個體如何在碎片化時代保持清醒,甚至重構屬于自己的“微小敘事”?
7月18日(本周五),我們邀請到東浩紀作品集的譯者山西大學王飛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羅崗教授、播客主理人梵一如三位嘉賓,結合這兩本書和當下的文化現象,聊聊東浩紀對全球性的后現代困境所提出的診斷。
嘉賓簡介
活動主題
從御宅族到觀光客:
東浩紀的后現代診斷
活動地點
融書房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 3樓)
時間
7月18日(本周五)
19:00—21:00
報名方式
直播地址
嘉賓簡介
王飛
現任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日本神戶大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博雅博士后。主要從事電影學與文化研究、日本“御宅族”文化理論與戰后思想史等研究。
羅崗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現代中文學刊》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民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歷史經驗”首席專家。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兼及當代理論與思想史研究。
梵一如
播客節目《東亞觀察局》《井戶端會議》主理人,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曾擔任《第一財經日報》駐東京特約記者。
相關書籍
動物化的后現代:從御宅族透析消費社會
[日]東浩紀 著,褚炫初 譯,王飛 校
二創、同人、萌、淚目、數據庫消費、多重人格……
在匱乏—滿足中填補孤獨,在虛構中尋求現實與感動
? 人類正急速朝向動物回歸,不了解宅文化,就無法理解當下和未來
? 日本新一代思想家、爭議性奇才東浩紀成名之作
弱關聯:在旅行中探尋檢索詞
[日]東浩紀 著,王飛 譯,靳麗芳 校
互聯網是固化圈層的工具!去旅行吧!
不斷探尋新的檢索詞,才能沖破算法和繭房圍堵!
? 日本新一代思想家、爭議性奇才,挑戰常規
? 首創觀光客式生活哲學,重新定義人際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