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開啟其任上首次“亞洲之行”,抵達馬來西亞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行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本次會議東道主馬來西亞以及多個參會國家征收關稅的稅率。美國媒體報道稱,這可能會給魯比奧此行“蒙上陰影”,恐難有成果。
美聯社援引美國國務院官員的話報道,魯比奧此行希望優先討論打擊跨國犯罪活動等地區安全等議題,而非“關稅和貿易”話題,但在特朗普對東盟多國加征關稅的背景下,相關話題恐怕仍難回避。
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的外交政策持續聚焦俄烏沖突、中東巴以沖突以及伊朗核議題,但在印太戰略部署方面尚未出現大幅調整的跡象。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上任后的首次出訪就選擇了亞洲。魯比奧就任美國國務卿后的首次外交活動,就是與美日印澳領導人舉行四方會談框架下的接觸。魯比奧近日在東盟-美國外長會上重申華盛頓“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持久承諾”,并稱美國“不可能忽視亞太”。他還表示:“未來50年的故事將主要在這個地區書寫。”
魯比奧(資料圖)
相比拜登政府推行的“小多邊圍堵”戰略,特朗普政府在處理亞太事務時,更多依賴的是以單邊行動為主的貿易政策和關稅威脅,這使得美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特朗普的政策讓美國與東盟的傳統伙伴關系出現裂痕,而魯比奧的訪問則不可避免地在此背景下顯露疲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政策正變得愈加模糊,魯比奧在亞太地區的戰略行動未來可能會繼續處于“口號響亮,行動乏力”的狀態。
處在美國貿易政策火線上的國家,應如何看待這場關稅拉鋸戰?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的答案很簡單,近日他在接受美國彭博社采訪時直言不諱道,特朗普“與世界為敵”,其關稅政策對美國的損害將超過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勢必推高美國國內的生活成本。
他還說,像馬來西亞這樣經濟依賴于對美出口的國家,固然會受到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但世界其他地區并未實行高關稅,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對美貿易來緩解沖擊,比如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魯比奧(資料圖)
面對美媒記者對南海局勢想要故意渲染“中國威脅論”的提問時,硬懟美媒,他表示,美國派軍艦前來南海挑釁,中國豈能坐視不理?也就是說,馬哈蒂爾對美反將一軍,所謂美媒在南海問題上針對中國的報道,完全是歪曲事實的。事實是美國不僅派出軍艦挑釁,還挑唆南海周邊國家找中國的麻煩,那中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該出手時就出手,完全在情理之中,沒有一點問題。
在第58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開幕式上,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關稅、出口限制及投資壁壘當下已經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鋒利工具,而曾經被用于創造經濟增長的工具,如今卻成為施加壓力、孤立與遏制的手段。法新社表示,安瓦爾的發言是對貿易關稅政策的猛烈抨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是此次會議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值得注意的是,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盟外長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
中國外交部證實兩國外長會晤的消息。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再次執政以來中美最高級別外交官首次面對面會談,被認為旨在落實兩國元首6月通話重要共識,同時為兩國元首潛在的峰會鋪路。
馬來西亞總理(資料圖)
王毅全面闡述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系的原則立場,強調雙方應將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希望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目標制定對華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雙方一致認為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同意加強外交渠道及各領域各層級溝通對話,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時,探索擴大合作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