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一兼多能”的PC,商用臺式機更偏向于長時間運行時多任務并行操作的穩定性。與此同時,企業選購商用臺式機需要平衡性能、預算、功耗和維護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本就需要均衡各種因素的商用臺式機,在來勢洶洶的AI世代面前,又有了新的任務。
現如今,AI已經逐步滲透入商用領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25年初發布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有2.49億人表示自己使用過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當中的45.5%用戶,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作為辦公助手。
毫無疑問,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將在文藝創作、網絡營銷、軟件工程等領域,愈發展示出極致。這意味著現如今無論新購還是升級商用臺式機,都需要提前布局,以適應產業變化升級需求。搶在用戶感知到AI帶來的便利和啟發之前,前瞻性地加入NPU模塊,因此至高可達39 TFLOPS 本地AI算力的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顯然會讓商業用戶抱有興趣。
回歸到商業用戶較為敏感的成本因素,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更是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AMD方面對Zen 4架構的成熟把控,更是使得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能實現65W TDP的出色功耗表現。
不僅符合主流商用,更有展望未來需求
然而,僅是留存在賬面數據,顯然是難以說服要求較高的商業用戶。恰好,筆者最近有機會體驗到搭載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的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本次體驗到的機器,主要配置為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合計32G容量的雙通道DDR5內存,以及1TB容量的高速固態硬盤。
雖然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搭載的處理器多了一個“PRO”,但這也只是意味著它具備一些符合商用場合的特性,并不對性能表現造成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將聯想啟天M550看作是對AMD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的一場“練兵”。
具體參數上,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為中端型號基于Zen 4架構以4nm工藝打造,為6核12線程的配置。基礎頻率為3.5GHz,加速頻率可達4.4GHz。“全大核”的架構,較高的加速頻率,和商用場合追求穩定高效的訴求,恰好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采用的AM5接口,不僅解決了過往的插拔問題,而且AMD方面宣布AM5接口將至少使用到2027年。接口生命周期夠長,意味著用戶日后升級的成本也相應降低,更是使得未來升級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搭載的Radeon 700M系列核心顯卡,也是值得關注的對象。以AMD 銳龍8600G系列處理器搭載的Radeon 760M核顯為例,其搭載了8個CU單元,頻率高達2800MHz。強大的性能不僅意味著可以同時輸出兩個4K分辨率畫面,而且在當下的商用環境中也能帶來一定的輔助作用。
實力強勁足以越級,保障日常應用需求
為了更好地展示AMD 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的實力,本次筆者選擇了一臺搭載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和英偉達RTX3070Ti獨立顯卡的臺式機。除處理器和獨立顯卡外,這臺臺式機的其他硬件與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保持一致,盡可能保證測試環境統一。
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 PCMARK 10測試結果
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 PCMARK10測試結果
模擬日常應用環境的PCMARK測試,則是更進一步可以全面展現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的性價比:其常用基本功能10720分的成績,甚至還稍微反超了成功超越了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的9967分。這也體現了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的全大核配置,在實際應用環境中更穩定,可以保證使用體驗。
專業運算毫不怯場,實力反擊競品強項
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 wPrime測試結果
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 wPrime測試結果
部分商用客戶選購臺式機,會應用在科學運算場合。以往,這都是英特爾處理器所擅長的場合,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更是有著壓倒性的核心和線程數優勢。然而,在wPrime測試中發生了想不到的情況。
無論32M還是1024M運算,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的表現,都要優于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可見在AMD的長時間打磨和堅持下,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的確實現了破格表現。
架構聯手出奇制勝,成本控制出人意料
商用客戶同樣想追求破格表現的,還有機器的AI表現。相信不少用戶都是因為AMD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內置的NPU模塊而想要選擇。與此同時,AMD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內置的Radeon 700M系列GPU,也逐漸被更多軟件支持用于AI功能。那么,AMD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的AI應用表現,是營銷噱頭還是確有其事呢?
我們先通過Procyon的AI測試,感受一下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在運行LLM時的實力。得益于NPU模塊的加入,以及核顯中稱得上性能強勁的Radeon 760M加持,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的成績的確可以帶來驚喜。
接下來,我們在LMstudio中加載Deepseek 32B模型,讓兩臺機器計算以下數學題:“設a,bER,若當|x|≤1時,恒有|(x-a)^2+b|≤1,則a+b的取值范圍是多少”
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雖然只能實現每秒2.25tokens,但考慮到這樣的成績是NPU和核顯合力得來,反而凸顯出了處理器的性價比。
工藝制程打磨成熟,符合商用客戶需求
最后,我們來考察兩套配置性能輸出的穩定性,這也是商業用戶頗為看重的部分。首先是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無論AIDA64單拷,還是AIDA64+Furmark 雙拷,處理器都能穩定在65W的輸出。值得一提的是,哪怕雙拷之于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是“總動員”,在聯想的機箱風道設計下,處理器的溫度也僅為45度。
對比之下,英特爾酷睿i5-14500處理器還是會因為優先顯卡性能的釋放,做出了一些讓渡。雙拷時處理器功耗僅為46W。對英特爾處理器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要讓英特爾處理器性能完全發揮,需要到達PL1的功耗墻。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那么散熱器和電源是要追加投入的。
周邊設計深思熟慮,幫助用戶展望未來
從綜合規格和性能表現來看,AMD銳龍8000G系列稱得上N-0.5代產品。再結合雙拷時的性能釋放表現,無論是產品本身的性價比,還是周邊硬件的投入,AMD銳龍8000G系列都做到了相當好的平衡。在此基礎上,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還針對商用場合,實現了不少針對性設計。
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為為13.6L矮款機身+頂置提手的設計。結合此前對AMD 銳龍5 PRO 8600G處理器的雙拷測試,可以將其看作是充分利用處理器優勢來實現的,方便移動的設計。
話雖如此,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提供的接口可一點不馬虎。前后合計6個USB3.2 GEN1 接口,視頻輸出方面提供了可同時輸出的原生VGA及HDMI接口,無疑大大方便了日常應用,在金融等行業中更是有著獨一份的價值。
還記得文章開始時筆者提到的“AMD宣布AM5接口將至少使用到2027年”的消息嗎?聯想啟天M550商用臺式機搭載的AMD PRO665芯片組主板,提供了2個M.2 PCIe SSD Gen4插槽,也是從側面印證了AM5接口會有較長的生命周期。
此外,主板上還提供了三個SATA接口,并內置了無線網卡,也是適應當下潮流同時未雨綢繆的做法。
面向變革十字路口,做好準備伴你同行
之于商業用戶,顯然現在是站在了數字化辦公的十字路口:數字化轉型加速的同時,AI正在逐漸發揮作用,與此同時還需要因應時代背景,實現IT部署的進一步精細化。這意味著作為數字化代表的商用臺式機,在具體場景中發生著角色的轉變。
可以預見,伴隨著PC市場的穩定和復蘇,以及微軟終止對Windows10系統的支持,商業用戶對臺式機的要求,將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智慧生產力”的部分。而從本次體驗AMD銳龍8000G系列處理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它不僅是一款符合傳統商業用戶需求的高性能低能耗處理器,更是企業數字化升級中"降本、提效、抗風險"的關鍵支點。
隨著聯想和惠普等頭部PC廠商推出搭載此系列處理器的機型,標準化程度高的銳龍8000G平臺的優勢將進一步呈現:它不僅大幅降低了IT部門的部署與維護成本,統一的接口規范與驅動體系讓跨部門設備管理更高效。
然而,這對于AMD僅是個開始。未來,AMD很有可能充分發揮自身產品線和AI布局的優勢,構建出"入門輕辦公-中端多任務-高端專業辦公"的全場景產品矩陣。這種"模塊化+階梯化"的產品布局,恰好契合了中小企業從"設備采購"向"按需配置"轉型的需求,讓不同規模的企業都能以合理成本獲得最適配的生產力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