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國際社會上,中國始終保持中立的立場,從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斷呼吁和平。
但這種態度卻被許多國家解讀為“害怕戰爭”,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軍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從不懼怕任何挑戰。
只不過作為世界上少數把人民放在首位的國家,中國知道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只有深重苦難。
換而言之,中國真正害怕的,是讓老百姓再次過上苦日子...
戰爭的破壞
在當今時代,現代年輕人接觸戰爭的途徑,大多是通過影視作品或游戲。
影視中宏大的戰爭場面,炮火紛飛卻節奏緊湊,主角總能在槍林彈雨中化險為夷,游戲里,角色死亡后還能迅速重生,戰爭仿佛只是一場刺激的冒險。
這些虛擬的呈現方式,讓年輕人往往熱血沸騰,在面對現實中的國際關系時,將戰爭看得過于輕松,甚至不在乎。
但現實與虛擬有著天壤之別:在游戲里,死亡人數或許只是屏幕上跳動的一個冰冷數字,可在現實世界中,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是一個家庭的破碎。
在陣亡士兵之外,戰爭帶來的是整個國家面臨的巨大挑戰,無數普通民眾的生活被徹底顛覆。
以我們無比熟悉的抗日戰爭為例,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華大地,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在前線,英勇的中國戰士們為了保衛祖國、保衛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是國家延續的希望。
然而,在戰爭的陰影下,除了這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戰士,還有數以千萬計的普通百姓深受其害。他們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鄉,流離失所,只為尋找活下去的一線生機。
在逃亡的路上,百姓們面臨著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由于戰爭導致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糧食匱乏,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醫療衛生條件更是極差,缺醫少藥,各種疾病肆虐。
病死的人隨處可見,尸體得不到妥善處理,進一步加劇了疫病的傳播。
國民黨曾炸毀黃河大壩,這一舉措雖有軍事上的考量,卻給人民帶來了滅頂之災,洶涌的洪水瞬間淹沒大片土地,無數百姓被無情的洪流卷走,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喪命。
隨著死亡人數的不斷攀升,衛生狀況急劇惡化,霍亂、痢疾等傳染病橫行,人們在病痛和絕望中苦苦掙扎,很多人只能眼睜睜地等待死亡的降臨,卻毫無辦法。
即便有些人戰前家境富裕,在戰爭的沖擊下,也一樣難逃厄運。
鐵路被炸毀,工廠被迫停工,整個社會經濟陷入癱瘓。市場上物資極度短缺,有錢也難以買到生活必需品。
而且,由于社會秩序的混亂,治安幾乎蕩然無存,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絲毫保障,在這種情況下,財富變得一文不值,人們只能在艱難的環境中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
這樣的日子,充滿了絕望與痛苦,是任何人都不愿經歷的。
中國的選擇
正因如此,新中國在成立后,深刻銘記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始終將人民福祉放在首位。
建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歷經多年戰亂,經濟凋敝、民生困苦。為了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成為重中之重。
從土地改革讓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到大力發展工業建立起初步的工業體系,再到改革開放后經濟的飛速發展,每一步都凝聚著國家為改善人民生活所做的努力。
因為我們深知,只有經濟發展了,人們才能有穩定的收入、充足的物資,才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而戰爭,對于新中國來說,從來都不是首選,只有在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人民利益受到嚴重威脅,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做出的選擇。
周總理提出的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更是成為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石。
這一原則的提出,并非憑空而來,而是源于我們對戰爭后果的切膚之痛。
在過去的戰爭中,我們見證了國家主權被踐踏、人民被欺凌的慘狀,所以深知尊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我們經歷了被干涉內政帶來的動蕩,所以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我們體會到戰爭帶來的兩敗俱傷,所以追求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不僅是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更是我們向世界傳遞和平意愿的重要方式,希望通過這一原則,避免戰爭再次爆發,讓世界各國都能在和平的環境中發展。
就像被雨淋過的人會更懂得為別人打傘,中國深刻理解戰爭帶來的苦難,所以始終積極參與國際和平事業。
到了今年,我國已經累計派出數萬名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多個維和任務區的工作。
這些維和人員在異國他鄉,冒著生命危險,維護當地的和平與穩定,為沖突地區的人民帶去希望。
在巴以沖突、俄烏沖突等國際熱點問題上,我國始終秉持人道主義精神,向沖突雙方及周邊國家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包括食品、藥品、帳篷等物資,幫助那些受戰爭影響的人民緩解生活困境。
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戰爭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對抗,更是無數家庭的破碎,是無盡的哭泣、死亡和痛苦。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世界和平貢獻一份力量,讓更多人遠離戰爭的陰霾。
然而,美西方卻常常熱衷于挑起或參與戰爭,尤其是美國。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本土在近現代以來很少遭受戰爭的直接沖擊,其人民從未真正體驗過戰爭降臨到自己家園的痛苦。
美國多次發動或參與海外戰爭,將戰場設在其他國家,自己則在后方坐收漁利。
即便是像越南戰爭這樣的侵略戰爭,雖然給美國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和影響,讓其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這種影響與本土遭受戰爭蹂躪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國等西方國家根本不懂得戰爭的真正含義,不理解戰爭給一個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毀滅性打擊,他們只看到了戰爭背后的利益,卻忽視了戰爭帶來的巨大災難。
因此,如果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及時醒悟,繼續肆意發動戰爭、破壞和平,那么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親身體驗到戰爭帶來的切膚之痛。
而中國之所以如此珍視和平,如此堅定地維護世界和平,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不想讓百姓曾經經歷過的苦日子卷土重來。
我們銘記戰爭的苦難,是為了更好地守護和平;我們積極參與國際和平事業,是希望讓和平的陽光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和平來之不易,需要世界各國共同珍惜和維護,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真正實現繁榮與發展。
參考信源:
澎湃新聞 今年最火的戰爭片,不如原著十分之一
環球網 細算二戰后美國“戰爭賬”,專家:可以說“嗜戰”是美國的一種本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