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正式打響,黃百韜兵團遭到華野的圍追堵截。終于,黃部走投無路,被我軍包圍在碾莊。
老蔣雖然想積極救援,但最終還是功虧一簣,黃部全軍覆沒。
黃百韜剛被我軍包圍時,杜聿明離他只有50公里,為什么不來救他呢?
黃百韜被困
在淮海戰役剛開始的時候,黃百韜是有機會直接撤離的。他和粟裕交手過很多次,知道粟裕是個什么樣的人。
所以當他發現華野的動作時,他就上報了劉峙,要帶著部隊離開駐地。當時他率部駐扎在新安鎮,是國民黨防線中最突出的部隊。
黃百韜其實早就意識到,一旦我軍主動發起進攻,他就是最先承受攻擊的部隊。所以在得知華野的動向時,他第一時間就申請了撤退。
但在逃命的關鍵時刻,劉峙卻讓他等等44軍。44軍是什么部隊,那是川軍的部隊,是國民黨中的雜牌軍。
黃百韜雖然也是雜牌軍出身,但他領導的可是嫡系的兵團,還是國民黨內戰力數一數二的精銳兵團。讓他去等一支雜牌軍,實在不知道劉峙怎么想的。
而黃百韜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劉峙讓他等,他居然還真的傻乎乎等了兩天。
直到兩天后還沒等到,他才決定撤退。而就在他剛撤退的時候,我軍的偵察小隊就到達了新安鎮,馬上得知了他的動向。
其實面對劉峙如此明顯的戰略錯誤,他完全可以不理會的。要是他按照自己原本的計劃撤退,說不定真的能撤得掉。
俗話說得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種情況下,就算他真的沒聽劉峙的命令,老蔣也不會對他做什么的。
但他太過于忌諱自己的身份,也太忌憚劉峙老蔣嫡系的身份。他覺得在老蔣心里,自己肯定是比不上劉峙的。要是自己不聽話,那劉峙給自己上眼藥怎么辦。
正是這種想法,讓他浪費了兩天的逃命時間,也讓粟裕有機會能追上他。
黃部是國軍精銳,也是讓粟裕極為重視的存在。粟裕策劃淮海戰役的初衷,其實只是為了全殲黃百韜兵團。
為此,他還專門制定了和中野合作的計劃。
由此可見,粟裕對黃百韜是多么忌憚。可惜的是,在淮海戰役中,天時地利人和都不站在黃百韜這邊,以至于黃部陷入絕路。
在等44軍的那兩天,黃百韜過于相信劉峙,以至于自己根本沒有派人去大運河上看看。等他帶兵逃到那里,才發現河上沒有橋。
最后實在沒辦法,只能讓大部隊自己想辦法渡河。在這個過程中,他麾下的王牌63軍被我軍包圍,在苦苦支撐后被我軍消滅。
黃百韜本人在渡河之后才發現,他和李彌之間的聯系也已經被我軍切斷。他已經被我軍困在了碾莊,只能等待老蔣派人救援。
老蔣的行動
老蔣得知黃百韜被包圍后,第一時間將杜聿明接到了徐州。要知道,不久前他才將杜聿明送到了東北,讓他負責遼沈戰役。
當時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杜聿明還沒來得及休整,就被急急忙忙送到了徐州。老蔣給他下了命令,讓他全力營救黃百韜。
杜聿明手下三個兵團,分別是邱清泉、李彌、孫元良的部隊。想要將黃百韜救出來,只要他仔細計劃,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杜聿明也有過救援黃百韜的想法。他在潘塘和徐東打了兩場阻擊戰,并且取得了優勢。
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他應該一鼓作氣救出黃百韜和我軍決戰。就算不和我軍決戰,有了黃部這支強大的戰斗力加入,淮海戰役會怎么樣還不一定呢!
但就在徐東阻擊戰之后,杜聿明卻突然沒了大動作。要知道,一場徐東阻擊戰,逼得粟裕都改變了戰術。
可就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這邊卻突然平靜了下來。原本猛烈進攻的杜兵團和邱兵團,都只派出了一個軍繼續進攻。
而剩下的部隊,則被他們派回了徐州待命。華野的戰斗力多么強悍,杜聿明不是不知道,他的這個行為就是在放棄黃百韜。
而杜聿明也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決定,最終也讓自己成為了階下囚。
杜聿明為什么要放棄黃百韜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害怕粟裕的圍點打援戰術。當時黃百韜被包圍之后,粟裕并沒有用上自己的全部兵力。
他手中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兵力,用在布置打援部隊上。
華野的圍點打援戰術是出了名的強,無數國民黨部隊在這個戰術上吃了虧。當杜兵團和邱兵團吸引我軍注意力的時候,李彌其實在悄悄接近黃百韜。
他們想用聲東擊西的戰術,讓李彌順利將黃百韜救出來,到時候再和華野決一死戰。
然而李彌在靠近黃百韜的時候,就遭到了我軍打援部隊的阻攔。李彌多精明的一個人啊!他能最后到達臺灣,靠的就是不敢冒險。
就在李彌被攔住的時候,杜聿明的想法已經改變了,他覺得碾莊是個燙手山芋。看似是三大兵團救援黃百韜,但情況隨時可能反轉。
全軍覆沒
粟裕看似占據了下風,但他隨時都能改變戰術,將矛頭對準三支馳援部隊中的任何一支。不管哪支部隊被粟裕針對,支部隊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黃百韜。
況且,當時杜聿明自己的情況也不算好。為了對付黃百韜,粟裕可是專門請來了中野。
杜聿明一開始打算救援黃部的時候,中野也已經開始行動了。就在杜聿明到了碾莊的時候,中野直接去抄他的后路了。
負責駐守宿縣的孫元良兵團,但孫元良見勢不妙早早跑路,協防宿縣的劉汝明也跑了。這兩人一跑,我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宿縣。
這下杜聿明也怕了,他怕粟裕轉頭開始對付他,所以不敢繼續向前了。杜聿明都不敢繼續向前了,李彌和邱清泉就更不敢了。
三支部隊都想自保,都不想步黃百韜的后塵,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放棄了黃百韜。就這樣,黃百韜只能自己苦苦支撐。
在碾莊苦戰了12天之后,走投無路的黃百韜選擇自盡。黃百韜自盡后,第七兵團也被我軍全殲,杜聿明等人自然就沒有任務了。
杜聿明想要趕緊帶著三支兵團跑路,在他看來,只有撤到淮河以南,這場戰役才有翻盤的可能。
至于被中野困住的黃維兵團,他連救都不想救。但老蔣在某些事情上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他誰都想保住,最后只能誰都保不住。
杜聿明也沒想到,自己放棄了黃百韜兵團,最終成了令自己成為階下囚的導火索。
在帶兵撤離的時候,他就想到老蔣一定會讓他去救黃維。但杜聿明鐵了心要保住自己的實力,所以他干脆采用無線電靜默的方式。
這樣一來,他收不到老蔣的電報,老蔣總不會還能給自己下命令了吧。畢竟當時在他看來,黃維已經沒有救的必要了。
但誰知道老蔣這么堅決,聯系不上杜聿明,干脆用飛機空投了“不準撤退,救援黃維”的命令。這下,杜聿明再也沒辦法當收不到命令了。
差點就能撤離戰場的他,不得不帶著三十萬大軍重回戰場,然后再次遭到了華野的阻攔。
這次沒有了黃百韜吸引注意力,他和三十萬大軍只有全軍覆沒這一條道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