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特朗普再次發出最后通牒,讓俄烏在50天內達成停火協議;
壞消息,若協議無法按時達成,美國將主動出擊,向烏克蘭援助“頂級武器”!
(特朗普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期間談論到俄烏沖突,他表示,若俄烏不達成協議,將立即實施100%關稅)
環球網報道稱,特朗普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會晤時表示,對普京“白天好說話,晚上轟炸”的行為非常不滿,所以發出50天最后通牒,若對方還不和烏克蘭達成協議,美國將對俄羅斯以及與俄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實施100%關稅的二級制裁。
支持烏克蘭的議員們紛紛表示,這或許會成為砸向俄烏沖突的一柄“重錘”。就以上言論來看,有幾個細節值得一提。
首先,什么是二級制裁。
通常情況下,一級制裁都是針對美國人而言的,或者是涉美因素,比如美元結算、美國技術方面的交易,二級指責則突破屬地原則,直接對第三國進行制裁,旨在切斷其經濟外聯渠道。
也就是說,美國這波制裁,將引發巨大連鎖風險,所有和俄羅斯有實體交易的企業,均可能受罰。不少美媒暗中猜測,這針對的主要是印度和中國買家。今年特朗普就曾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實施25%-50%關稅二級制裁,多家中國企業被列入清單。
(特朗普計劃對俄羅斯實施100%關稅,這意味著俄羅斯出口的產品成本價會翻倍)
其次,特朗普要給予俄羅斯的懲罰是100%關稅。
這代表著進口商品成本會直接翻倍,原價100萬的貨物,便要繳納100萬稅款,折合下來成本高達200萬。像高端芯片、特種材料這種無法國產的商品,供應鏈或因為高昂關稅而中斷,危及到下游產業。
特朗普對俄羅斯征收的100%關稅,在正常貿易中很少見,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已經做好切斷和俄羅斯貿易往來的準備了。通過經濟施壓迫使俄羅斯讓步,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更重要的是,還能有效打擊到俄羅斯能源出口。
只不過,這一威脅多少是有些多此一舉了,畢竟美俄之間早就沒啥貿易往來。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就一直在減少對美國的出口量,至2023年,對美出口占總出口比例更是降至0.3%。相當于每出口250美元,只有1美元會流向美國。
這種“幾乎為零”的貿易,對俄羅斯來說,打擊微乎其微。
(雖然很多高端產品都停止貿易,但俄羅斯的鋁錠、化肥,每年都大量流向美國市場)
當然,這里用的是“幾乎”,而不是“完全為零”!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聯合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發起前所未有的制裁,從石油到天然氣,從煤炭到發動機零部件,近乎將出口產品清零。
但西伯利亞挖出來的鋁錠、成箱成箱的化肥……都被偷偷裝上中歐班列,最后直達美國市場。
這意味著,美國需要的俄羅斯鋁錠、化肥等產品,將最大程度漲價,例如原先離岸價是1噸100美元,加上運費以后是1噸400美元,再加上100%關稅,美國進口商至少要以1噸800美元的價格支付給俄羅斯生產商。
可想而知,俄羅斯或許只會失去一個美國客戶,美國卻失去了一個便宜的供應商,不得不耗費更多精力去尋找替代來源。反過來看,俄羅斯損失更少。
(特朗普計劃向烏克蘭援助“頂級武器”,并告知呂特,需要北約內歐洲盟友支付援助費用)
有意思的情況,到這里就出現了。
因為特朗普緊隨其后對呂特又說了一句,若是俄羅斯拒絕達成協議,美國除了施加100%關稅,還會向烏克蘭提供“頂級武器”。
關鍵的在于,特朗普又說,“需要北約內歐洲盟友,向美國負責支付這些武器100%的費用。”
不難看出,在特朗普看來,所謂軍援并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在“做生意”,至于自家歐洲盟友,那就不好意思了,被迫掏錢買單吧!
只不過,由于此前的中東戰略決策,美國愛國者防空系統攔截彈儲量被快速消耗,所以未來能援助給烏克蘭的武器數量,并不會太多。
何況,從之前中斷援助、如今又恢復的態度也能看出來,特朗普有多么反復無常。現在說“最后通牒”有50天,之后還會不會延續50天、接著再50天?最后,按照普京的行事風格來說,恐怕也不會善罷甘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