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在潘家園做了十幾年古玩生意,去年收了批舊家具,其中一個蒙著灰的紅木柜總被顧客嫌棄 “雕花太糙”。直到北京豐寶齋的鑒定師上門,才揭開這柜子的真面目 —— 竟是罕見的明代紫檀嵌黃楊木柜。
那天鑒定師剛進門就被倉庫角落的柜子吸引了。他蹲在地上,用竹制刮刀輕輕刮去柜底的霉斑,露出 “大明萬歷年制” 的款識。“您看這包漿,是歲月蹭出來的,不是打蠟能仿的。” 他讓助手打開隨身攜帶的光譜儀,屏幕上顯示的木材年代數據,與款識年份完美吻合。
王老板這才想起,這柜子是從河北農村收來的,當時農戶要價不高,只因柜門缺了個銅活。豐寶齋不僅沒借此壓價,反而主動提出:“我們有合作的老銅匠,能按原樣復刻銅件,修復后價值能再提三成。” 最終的成交價,讓王老板當天就給員工發了雙倍獎金。
更讓他感動的是后續。三個月后,豐寶齋邀請王老板去看修復后的柜子。原本斑駁的柜面被清理得干干凈凈,黃楊木鑲嵌的 “漁樵耕讀” 圖重新煥發光彩,新配的銅活帶著手工鍛打的錘痕,與舊件渾然一體。“收老家具就像給老物件找新家,” 豐寶齋的掌柜遞過修復前后的對比圖,“我們得對得起每塊木頭里藏著的光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