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知遠
據說這年頭,有兩件事沒有風險,一個是,罵中國足球,另一個是,罵中國電影。
伴隨著《哪吒2》的下映,153天放映、154億票房的慶功宴還沒有冷透,影院已塞滿26個明星拼盤的《醬園弄》、抖音高光切片撐起的《無名之輩3》。
不得不感慨,一部哪吒走了,但中國電影的故事,并沒有因此改寫。
不是說哪吒到底有多好,它只是把一個電影制作最基本的做好了,敘事完整,能讓人發笑,又能帶給人啟發,花出去的特效錢,都一分不少地長在了觀眾看得到的地方。
可154億的票房,向我們揭示了更深的荒誕,原來,只要把該做的做好,就能獲得指數倍的回報。
過去幾年,拍片的要錢不要臉、觀影的不看電影只看臉。國產電影圈流傳著一個公式:
劇本3個月,拍攝2個月,后期制作1個月,上映前1周瘋狂營銷。
從立項到上映,不到一年的時間,資本就能迅速收回成本,再加上一兩個當紅流量明星,事半功倍。
對比之下,哪吒一個掙脫穿心咒的場景做了整整一年,平均一個鏡頭的渲染時間在200個小時以上,總鏡頭多達2427個……
因為經費有限,請不起動作指導,導演餃子甚至親自上陣,呲牙咧嘴地示范動作,他樂觀地說:我也沒學過表演,但還好,我是個影迷。
圖源:哪吒2幕后紀錄片《不破不立》
這樣的執拗,仿佛又讓我看到了華語電影最風光時的樣子。那些年,拍電影是場苦修——
《飲食男女》外,是李安一天工作起碼十六到十八個鐘頭;
《黃金時代》片場,是零下三四十度的哈爾濱,連錄音機,都裹著五層毛巾;
《一九四二》背后,是馮小剛和劉震云,用兩個多月重走逃荒路,才有的新劇本;
導演拼,演員也拼。
老一輩的打星,拍戲都不用替身,在電影《爛頭何》里面,惠英紅一個鏡頭要被打40多遍,“打幾拳,我沖出去吐,吐完走回來再被打”。
老戲骨張國立,為了演好“災民”,一度餓到腿腳發軟、不想說話,幾次差點昏厥,電影拍完他瘦了24斤,患上了嚴重的低血糖。
正是他們,讓我們見識到了苦難中《活著》的人們,吻劍訣別的《霸王別姬》,竹海翻涌的《臥虎藏龍》……
當時只道是尋常。
如今呢?
2024年,電影總票房跌回10年前,觀影人數也減少近2億。
也是這一年,“1胎生出99子”突破基因學的短劇市場碾壓過電影市場。
“1胎99子”短劇截圖
在最近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行業論壇上,賣出《哪吒2》的光線傳媒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長田,說出了一句難得清醒的哀嘆:
“現在生產了太多的電影,都是觀眾不需要的”。
這種現象的背后,不過是一個經典的周期規律在循環:
用愛發電的老一輩退場,嘗到甜頭的中生代復制套路,投機分子扛著各種主義進場。
把女性議題熬成毒雞湯,把底層苦難做成景觀展,然后微博熱搜一波霸榜,各自慶功,問就是,又創輝煌。至于標準誰定的,不重要。
說到底,市場太大,錢太好賺,而這背后的放肆,在于他們可能忘記了:
正是五代、六代導演死磕出的經典作品,才喂大了中國電影的胃口。
黑澤明在自傳《蛤蟆的油》里說:丑陋的蛤蟆照鏡子時,會被自己嚇出一身油。
對中國電影來說,每一個輿論場,都是一面鏡子。《哪吒2》是,《醬園弄》《無名之輩3》也是。
很遺憾,我們沒能進化出韓國電影,也沒能進化出中國臺灣的電視劇,反而退化到了一胎生出99個孩子的無腦短劇時代。
所以,我們告別的哪里是哪吒?
分明是那個滿腔孤勇、死磕鏡頭,有情懷有價值,不糊弄觀眾的黃金制片時代。
當下,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籠罩全球,地緣沖突此起彼伏,通縮壓力如影隨形,普通人如何在這場風暴中守護錢袋子?
我們有份“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周為你解讀宏觀、經濟、政策、樓市等多個領域的重要動向,199元/年,全年48期,幫助大家看清趨勢,直達本質的財富信號。
最近恰逢智谷趨勢12周年慶!為回饋各位讀者朋友,現在訂閱,我們還將加贈——
1、《5節宏觀分析框架課(音頻)》
2、1場《下半年市場展望閉門分享》
掃碼入圈,看清趨勢,消除迷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