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瞅見個事兒,別墅的電梯門都還沒關上呢,外面雨下得稀里嘩啦,屋里頭老太太又在那拿著盆接漏水。這畫面,咋看咋覺得有點不是滋味兒。
現在全媽媽可是熱搜上的“新晉霸總”了,火得一塌糊涂。可轉頭看看她娘家,那扇緊閉的木門,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樣子,透著股陳舊勁兒。
好多人在屏幕前直搖頭,說啥年入千萬了,家里老母親還在老屋里遭這雨水的罪,這劇情也太抓馬了,跟電視劇似的。
我頭一回看到這新聞的時候,正喝著茶呢,好家伙,差點一口茶就嗆在嗓子眼兒里,忍不住就想多瞧兩眼。你說這年頭,誰家還沒點糟心的家務事兒啊。
全媽媽這故事啊,怎么形容呢,就好比從老箱子底翻出的一張老照片,上面全是折痕,破破舊舊的,可又舍不得扔,里頭藏著的都是歲月和回憶。
她又不是天生的好命,從小家里窮得叮當響,她自己都說,那時候見著肉,都得挑肥的,然后幾個人分著吃,想想就心酸。
不過現在可不一樣了,搞直播帶貨,粉絲那叫一個蹭蹭往上漲啊,聽說平臺上的流水都能養活一個小縣城了,可真是今非昔比。
可你再看她穿衣打扮,還是特別樸素,能省則省。也沒見她拎過啥大牌包包,也沒瞧見她顯擺過啥名貴手表,一看就是接地氣的人。
有人就說她在裝,可我就尋思了,這得裝多少年,才能裝出這么濃的煙火氣啊?這明顯就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嘛。
但你還別說,全網都盯著她回娘家那幾次,跟追熱播劇似的,勁頭十足。有人覺得她可孝順了,每次回去又是買菜又是買米的,可勤快了;但也有人根本不信,非要說她就是在拍劇本,炒作流量,這網上的說法真是五花八門。
“十個閨女九個賊”,這句話在評論區都快成新段子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熱鬧得很。
還有人專門扒她的收入,說什么“年入千萬,修個房子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兒”。說得倒是輕巧,真要是讓自己掏腰包去干這事兒,估計也就嘴上厲害,到時候沒準兒都打退堂鼓了。
這事兒要是擱姚明身上,估計就沒這么大動靜。姚明掙得也不少啊,可人家父母特別低調,根本沒人跟著瞎操心。
再瞧瞧朱婷,手指關節纏著厚厚的膠布,在球場上拼命打球,可家里人還住在老房子里呢。你要說她不孝順吧,可這是人家自己樂意的事兒,外人又能說啥呢?
全媽媽這事兒啊,說白了,就是現代家庭里都繞不開的老問題:錢、感情、面子,這幾個事兒攪和在一起,哪個都不好處理。
老太太不愿意搬去新別墅,給出的理由還挺有意思,她說“在老房子住習慣了,新別墅沒有那種熟悉的煙火氣”。這話啊,估計在誰家都能聽到幾回。
想當年小時候,一下雨房子就漏水,一家人都擠在一個角落里,也沒覺得苦,反倒還挺樂呵。現在條件好了,住進了大房子,可有些人反而不適應了。
你說這孝順,到底是給老人錢修個好房子,還是多花點時間陪老人嘮嘮嗑呢?網友們為了這事兒吵得臉紅脖子粗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
挺有意思的是,全媽媽每次回娘家,包里裝滿了菜和油,手里還拎著水果,老太太看著女兒,嘴角咧得大大的,笑得可開心了。你要說她這是作秀,可那笑容,透著真誠,根本騙不了人。
可房子確實還是漏雨,隔三岔五就得修補。這時候你要說她不孝順吧,心里又覺得過意不去。人家回娘家的頻率可不低啊,孝順不孝順,難道就非得看能不能把房頂修成歐式穹頂那樣豪華嗎?
在輿論這個放大鏡下面,誰家的一點小事兒都能被放大成大事兒。全媽媽火了之后,一舉一動都被人盯著。你說她沒花大錢孝順娘家媽吧,可要是人家真修了新房,估計又有人會說她是“裝樣子”。這輿論的節奏,真是誰碰誰頭疼。
要說這網友啊,對別人可真是比裁判還嚴格自己家里那些事兒,捂著蓋著,一點都不想讓人知道,可看別人家的時候,恨不得把人家家底兒都翻個底朝天。
說實在的,全媽媽掙的錢,哪有那么好花呀?直播、帶貨,這中間又有分成,還有平臺抽成,算下來一堆流水賬,最后到底能剩下多少,誰能說得準呢?
再說老一輩人,他們心里的那份執拗,外人根本就掰不過來。你好心讓她住新房,她非說“在里面悶得慌”,還覺得老房子才有生活的味道。誰家老人不是這樣啊,你說給她買新家具,她還擔心浪費錢,直說“用不著”。
這場景啊,一下子就讓我想起小時候。那時候家里房子也漏雨,老媽就頂著個鍋在那接水,還笑著說“下雨好啊,正好省得給院子澆水了” 。那時候日子雖然緊巴巴的,可一家人也沒誰嫌棄誰。現在日子好過了,住上新房子了,反倒有些不適應。
對老一輩人來說,家可不只是個房子,那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是滿滿的回憶,可不是你貼上幾塊大理石,裝上一部電梯就能替代的。
其實在體育圈里,類似這樣的事兒也不少見。就說伊能靜吧,她把母親接到高級公寓住,網友們還是不買賬,硬說她是在“作秀”。那些香港豪門,表面上看著低調,可私下里誰知道有沒有別的事兒呢?內地家庭講究的是熱熱鬧鬧,充滿煙火氣;港圈呢,更在乎面子和那種封閉的生活。
大家老說“接地氣”,可這到底是我們強加給明星的一種執念,還是他們本來的生活選擇呢?
有人問我對全媽媽這事兒怎么看。說實話,站著說話不腰疼,真輪到自己處理這種事兒,說不定還沒人家做得好,沒準兒比她還“矯情”呢。
錢和孝順這事兒,就像放在天平兩端的砝碼,哪頭輕了都不行。你要是說花一百萬就能把這事兒解決了,那也得先問問老太太愿不愿意啊。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全媽媽只不過是被推到了聚光燈下,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有時候我就琢磨,要是哪天全媽媽真花了一大筆錢把老屋修好了,會不會又有人出來吐槽說“早干嘛去了”?
互聯網這玩意兒,熱鬧得永遠比生活快一步。熱搜上那些關于孝順的討論,還有各種家長里短,可比現實生活復雜多了。
你說到底啥是家呢?是新房子里那部方便的電梯,還是老屋里時不時漏雨的屋頂?這問題擱在誰身上,答案可能都不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