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一輯親子音樂劇場《中樂魔法棒IV – 西游擊樂退牛魔王》近期在澳門上演,澳門中樂團再度攜手水聲人重唱團,結合無伴奏合唱,在《西游記》故事趣味無窮的旅途中認識中樂團四大家族之一的敲擊家族。觀眾將穿越至《西游記》經典“大戰牛魔王”場景中,親歷智取芭蕉扇,趟過火焰山的故事,大人小朋友都可在士氣十足的敲擊樂聲中,感受中樂的奧秘和魅力。
《中樂魔法棒IV – 西游擊樂退牛魔王》現場。
日前《中樂魔法棒》系列指揮林亦輝、澳門中樂團敲擊樂部首席李暢、編劇及導演楊螢映以及水聲人重唱團音樂總監林詩涵接受南都娛樂專訪,分享創作秘訣和幕后故事。指揮林亦輝透露,澳門中樂團之前兩年曾以“彈撥”、“拉弦”為主題穿梭多元宇宙,今年依樂團的規劃和順序,決定以“敲擊樂”為主題重新講述西游故事。林亦輝還表示曲目分為樂團合奏與敲擊樂協奏作品,在曲目選擇上除盡量包含敲擊樂角色之外,也符合劇情需要,選擇了大鼓、手鼓、木琴、京劇敲擊樂器等來搭配。
指揮林亦輝。
導演和編劇楊螢映透露本次是一個以敲擊樂為主題的親子音樂劇場,因此在編寫劇本時特別考慮了敲擊樂器的音色與節奏特性,覺得非常適合搭配《西游記》里熱鬧刺激的“大斗牛魔王”情節。目標是讓大人小孩都能看得投入、玩得開懷。此外團隊多次深入討論,設計了比以往更多的互動環節,讓觀眾不只是“看”,更能“參與”其中,并從中認識敲擊樂的樂趣與知識。
導演和編劇楊螢映。
楊螢映表示也看過《黑神話:悟空》,覺得故事結構非常精彩,敘事節奏緊湊,角色設定也非常立體,特別喜歡其視覺風格和音樂選擇,既有張力又極具東方神秘感。本次在澳門中樂團對《西游記》的改編,也是拓展更多可能性,持續探索戲劇與中樂之間的結合,再融入環保等現代議題,不僅是文化傳承,也讓孩子們更理解故事并深入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有初心,讓音樂成為孩子探索世界的魔法棒。
澳門中樂團敲擊樂部首席李暢。
澳門中樂團敲擊樂部首席李暢透露演出經常使用的敲擊樂樂器接近一百件,每次音樂會前、后的準備是一個復雜的工作,要根據不同樂譜的編制、配器選擇合適的敲擊樂器,分配人員演奏、以及搬運、組裝樂器等。澳門中樂團有五位打擊樂樂師,遇到《中樂魔法棒IV – 西游擊樂退牛魔王》這樣的大型作品演奏時,觀眾會看到他們在舞臺上走來走去,因為他們要在一首樂曲中演奏多件樂器,特別是在一些節奏速度變化快的樂曲中,敲擊樂作為樂團的“第二指揮”,要在短時間內移步到下一件樂器,切換演奏方法和狀態。
水聲人重唱團音樂總監林詩涵。
水聲人重唱團音樂總監林詩涵表示本次是第一次嘗試中式打擊樂,與澳門中樂團的敲擊樂師們共同演繹經典曲目《老虎磨牙》,當鼓點響起時,身體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共鳴,也讓歌者對中華傳統音樂有了全新的體悟。林詩涵還強調作為重唱團在音樂劇敘事中可以是歌手,也可以是演員,打破了傳統音樂劇“演唱”與“對白”的界限,既是配樂也是劇情,人聲本身就能構成了立體的敘事場景。
林詩涵還透露在《中樂魔法棒IV – 西游擊樂退牛魔王》表演過程中,除了既定的演戲和無伴奏的元素外,還特別設計了五大音樂知識互動環節,讓整場演出成為“又唱又跳、又演又打、還要主持”的綜合藝術盛宴;除了在歌曲中加入戲劇演繹,豐富小朋友們的視覺想象,也在演奏中加入劇場元素,用肢體律動模擬老虎姿態,讓傳統鑼鼓點產生新的化學反應,不同種類的藝術表演形式彼此融合碰撞產生新的火花。
采寫 南都記者 丁慧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