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英智
【新智元導讀】想象一下,你在加拿大的森林里迷路5小時,手機電量只剩3%,Google Maps失靈,信號微弱。但ChatGPT靠實時坐標救了場,堪稱AI導航的教科書,快來圍觀。
最近,X平臺上一個帖子火了,一群人在加拿大偏遠的小鎮Mabou騎全地形車(ATV)玩,結果迷路了整整五小時,最后靠ChatGPT導航才安全回來。
Mabou是個小地方,周圍全是沒開發過的森林和小路。
他們本來打算從Upper Southwest Mabou Rd出發,騎18公里到Whycocomagh玩一圈。
計劃挺好,可他們不小心偏離了主路,鉆進了地圖上沒標的小徑。
結果Google Maps、ATV專用app啥的都用不了,因為這些工具只認主干道,壓根沒收錄那些隱秘小路,害他們徹底迷路了。
手機信號也不好,電量只剩3%,其中一個騎手突發奇想,嘗試用ChatGPT來導航,每5-10分鐘給ChatGPT發一次GPS坐標。
沒想到這招還真救了他們。
ChatGPT一步步救援
第一張截圖中,ChatGPT給出了清晰又接地氣的回復,把路線拆成了幾個簡單步驟。
發坐標求助
他們用手機GPS把實時位置(45.9697°N,61.4119°W)發給ChatGPT,說想去Whycocomagh(45.96435°N,61.1426°W),問有沒有能走的路。
ChatGPT給力回應
ChatGPT分析了坐標和地形,給了超清晰的步步指引:
第一步:從上西南馬布路往東走,這條路是條泥土路,ATV能過。
第二步:匯入Chestico Trail / Celtic Shores Coastal Trail(切斯蒂科步道/凱爾特海岸步道),這步道從東邊開始,合法給ATV用,約17公里,從Fort Hood到Mabou河。
第三步:沿著步道往東走,平行19號公路,穿過林子,跟著Mabou河走。
第四步:快到Mabou村時,往南或東拐,接上Route 252(通往Whycocomagh的路),就到啦!
這些指引不僅有路名,還告訴你方向(東、南)和地形(林子、河),超實用,迷路的人一看就懂。
隨時調整路線
他們每5-10分鐘發一次新坐標,ChatGPT就根據最新位置調整建議。
下圖顯示,ChatGPT確認他們還在正軌上,建議繼續沿著Mabou河走,還給出了下一步選擇。
碾壓傳統導航
Google Maps和ATV app因為沒小徑數據徹底撲街。
而ChatGPT靠GPS坐標加衛星視圖,猜出了小路怎么連起來,再用大白話給出指引。這簡直是救命稻草,特別適合野外。
有人夸ChatGPT「救命神器」,但也有人吐槽:有手機信號和GPS,干嘛不直接看衛星圖?
帖子的回復解釋了,衛星圖雖然能看,但沒法像ChatGPT這樣實時給個性化文字指引,尤其在復雜地形里。
研究證明,像ChatGPT這樣的LLM在戶外導航上真有潛力。
比如PathGPT框架,把歷史路線變成文字,再用AI生成個性化路線的辦法,效果杠杠的。
PathGPT:向朋友問路
想象一下,打開導航APP說:「找一條從公司到家、不堵車還能順路買杯咖啡的路線」APP立刻給出了精準方案。
最近,上海交大的研究團隊推出的PathGPT,用LLM徹底刷新了對導航的認知。
論文鏈接:https://arxiv.org/abs/2504.05846
以前的導航算法,比如Dijkstra最短路徑算法,就像個認死理的機器人:最短距離就是王道,別的我不管。
但現實中開車、走路哪有那么簡單?
有人喜歡繞路看風景,有人急著趕路要避開擁堵,還有人想順路接孩子。這些復雜需求,傳統算法根本搞不定。
后來有了機器學習模型,能從歷史軌跡數據里學規律,比如根據交通狀況推薦路線。
但它們也有硬傷:訓練好的模型只能按固定規則工作。
想新增「經過某個商圈」的需求?得重新訓練一個模型,費時費力還燒錢。
PathGPT的核心思路:既然大模型(如GPT)能理解自然語言,那為啥不讓它來翻譯用戶的需求?
比如用戶說「最快路徑」「風景優美」,大模型能聽懂,還能結合歷史路線數據生成方案。
但LLM也有短板:它可能不知道某個城市的具體道路情況,甚至出現幻覺。
所以PathGPT加了個「外掛」: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
簡單說,就是先建一個歷史路線知識庫:把每條路線的起點、終點、經過的道路名稱都轉換成自然語言描述,比如從人民廣場到外灘,經過南京路、中山東一路。
當用戶提問時,PathGPT先從知識庫中找出和用戶起點、終點相似的歷史路線。
實測效果:靈活度拉滿,還有進步空間
研究團隊在北京、成都、哈爾濱等城市的出租車軌跡數據上做了實驗。
結果顯示,PathGPT在生成「最快路徑」時,精確率和召回率雖然比一些傳統機器學習模型略低(比如在哈爾濱數據集上,最快路徑精確率48.4%),但它有個絕殺技——能處理那些沒提前訓練過的奇葩需求。
比如用戶提出要走一條經過三個公園的路線,傳統模型可能直接懵圈,但PathGPT能結合自然語言和歷史數據,給出合理方案。
PathGPT的最大意義,是讓導航變成自然對話。以后導航,直接像跟朋友問路一樣說話就行。
當然,它還有改進空間,比如偶爾會指錯路(LLM的幻覺問題),在復雜路況下的可靠性還得提升。
但想想看,大模型才發展沒多久,就能做到這一步,未來要是結合更精準的實時交通數據、更完善的知識庫,說不定真能成為每個人的智能出行管家。
ChatGPT不光會聊天,還能靠實時數據給實用建議,傳統地圖失靈時特別管用。
AI正在改變野外探險的方式,靠坐標和邏輯在沒圖的森林里導航,絕對是里程碑。
參考資料:
https://x.com/rohanpaul_ai/status/1937199835318485177
https://arxiv.org/abs/2504.058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