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哦~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 小鯉
| 小鯉
央視黃金檔熱推的《掃毒風暴》,剛開播的時候,收視并不少,甚至剛開播的時候,收視直沖第一。
要說這片子來頭可不小,足足壓箱底兩年才放出來,宣傳時把段奕宏秦昊兩個影帝吹得天花亂墜。
結果開播當晚就被噴,第一場槍戰戲直接讓觀眾看吐了,鏡頭晃得像坐過山車,女殺手掃射三十發子彈,毒販就擦破點皮。
更絕的是緝毒警抓人場面,本該緊張刺激的戲碼,硬是拍成了菜市場大媽搶特價雞蛋,鏡頭三秒切一個人,看得人頭暈眼花。
布景更是敷衍到極點,說是90年代西港,實際就是個城鄉結合部廢棄樓,造景屬實有點敷衍。
最打臉的是段奕宏的演技,演十年臥底歸來的老警察,看到毒品時瞪眼的模樣,活像小學生第一次見蟑螂,反倒是演小混混的秦昊,幾個眼神就把黑幫小弟的狠勁演活了。
既想靠題材優勢拿政策紅利,又不舍得在制作上下功夫,把觀眾當傻子糊弄。
現在拍刑偵劇早不是二十年前那套了,短視頻時代誰沒看過幾部美劇韓劇,鏡頭一晃就知道是省錢省事,劇情一垮馬上能發現邏輯漏洞。
主旋律不是免死金牌,觀眾罵的不是題材,是敷衍,當一部劇需要靠教育意義來掩飾質量缺陷時,所謂的正能量反而成了最諷刺的笑話。
演技派集體爆發的好戲,偏偏被晃到眼花的鏡頭拖了后腿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部接檔《以法之名》的緝毒劇。
帶著《掃黑風暴》導演的名號登場,雙影帝對陣的噱頭十足,誰想到開播后觀眾討論最多的不是演技對決,而是集體吐槽攝影師喝多了。
兩個境外女殺手扛著樹干捅穿毒販的設定本來挺帶感,演員感覺很到位,偏偏鏡頭像坐過山車似的左右搖擺。
更別說菜市場追捕戲,緝毒警和毒販跑得還沒鏡頭晃得厲害,審訊室那段秦昊和段奕宏的精彩對峙,硬是被旋轉拍攝搞成了暈車現場。
秦昊更絕,表面是儒雅化學老師,轉身配毒時冷靜得像在煮咖啡,這種反差比《隱秘的角落》還瘆人。
老戲骨們也個個亮眼,海一天演的黑老大在兒子婚宴上被帶走那場戲,臉上笑容慢慢僵住的過程,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微表情,可惜這些演技高光時刻,觀眾得忍著惡心才能欣賞到。
現在網上吵得最兇的,就是值不值得為演技忍受鏡頭,有人覺得好演員十年難遇,暈著看也認了。
紀錄片手法用對了是錦上添花,用過頭就是自我陶醉,當鏡頭晃得連演員表情都看不清時,所謂的藝術追求就成了笑話。
如果必須二選一,你寧愿看演技炸裂但鏡頭狂晃的劇,還是演技普通但畫面舒服的劇?
有人說它是年度最敢拍的國產劇,開場十分鐘就上演剁手飆血的重口味畫面,也有人說它是最讓人失望的虎頭蛇尾之作,前半段有多精彩,后半段就有多潦草。
但不得不承認,這部劇確實炸裂,以往咱們看慣了那些點到為止的暴力場面,突然來這么一出寫實的,令人意外的還是這部劇收視和口碑反差很大。
觀眾被前期的大尺度吸引進來,卻被后期的敷衍給勸退了。
現在的熱播劇,基本都是播到一半就開啟超前點播,前半部分必須足夠精彩,才能讓觀眾心甘情愿掏錢,至于后半部分,反正錢已經收了,質量差點也無所謂。
當創作被商業綁架,當藝術向資本低頭,受傷的永遠是觀眾,而這種傷害,最終會反噬到創作者身上。
要說這部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大尺度,就是那晃得讓人頭暈的鏡頭了。
導演似乎把所有能晃的鏡頭都晃了個遍,追逐戲晃,對話晃,連吃飯的鏡頭都在晃,更絕的是,明明是室內戲,鏡頭還在那兒左搖右擺,仿佛整棟樓都在地震。
這種手持攝影其實是有講究的,它營造的是一種紀實感,讓觀眾覺得自己不是在看電視劇,而是在看紀錄片。
除了晃動的鏡頭,導演還特別喜歡用紅藍警燈,每到關鍵時刻,畫面就被紅藍兩色交替閃爍的光芒籠罩。
其實這種處理是有深意的,紅色代表危險和黑暗,藍色代表正義和光明,兩種顏色的交替,象征著黑白兩道的對抗,也暗示著人物內心的掙扎。
藝術和觀賞性之間,本來就存在著微妙的平衡,太藝術了,觀眾看不懂,太通俗了,又顯得沒品位,《掃黑風暴》顯然是偏向了前者。
《掃黑風暴》的鏡頭雖然晃,但至少讓人感覺真實,段奕宏臉上的褶皺,秦昊眼中的血絲,這些不完美的細節,反而讓角色更有生命力。
這部劇鏡頭語言或許不夠成熟,但它的探索精神值得鼓勵,畢竟,沒有這些不完美的嘗試,就不會有真正的突破。
段奕宏飾演的李成陽,是個背負著沉重過去的警察,他需要在正義和人情之間做選擇,在法律和道德之間找平衡。
秦昊的角色更復雜,表面上是個成功的企業家,背地里卻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種多面性,需要演員在不同場合表現不同的狀態。
有時候溫文爾雅,有時候陰狠毒辣,轉換之間的分寸感,非常考驗演技,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劇中那個制毒父親的設定。
一個普通的農民,為了給女兒籌集手術費,走上了制毒的不歸路,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卻觸動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他該死嗎?從法律角度看,制毒販毒罪大惡極,但從人性角度看,一個父親為了救女兒的命,似乎又很難評。
演員都很好地把握了這種復雜性,他們沒有把角色演成臉譜化的好人或壞人,而是演出了活生生的人。
有缺點,有弱點,有不得已的苦衷,也有無法原諒的罪惡。
這種立體的人物塑造,在國產劇里真的不多見,大部分劇里,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涇渭分明,觀眾看著省心,但也少了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