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不顧
編輯|李春暉
暑期檔終于來了點新東西。諜戰不再是民國的硝煙彌漫,而是當代國安特工如何打入臺灣幫派。看著那滿滿的閩南風情,硬糖君深感,犯罪懸疑,是時候走出東北與西南了。
可以說,新近躥紅的橫屏短劇《鸚鵡》給出的一切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它出自《余罪》《莫斯科行動》導演張睿之手,是突破性的當代臥底潛伏臺灣題材,是極少見的喜劇化諜戰敘事,更有短劇中絕無僅有的兩岸和平統一主題。
歷經多年探索升級,橫短終于將長劇的“正”與短劇的“野”融會貫通,扎實拍出了獨屬于自己的大片。在其背后,是騰訊視頻“十分短劇”為短劇突破上限、拓展邊界的野心。
臥底臺灣,短劇有“奇觀”
《鸚鵡》由樂陶陶影業、華誼兄弟、北京豪騰嘉科等出品,張睿、于景亮執導,葉瀏、吳建豪、于文文等主演,講述了因搭檔犧牲離開國安系統、轉做普通魚販的陳天爽被重新召回,混入臺灣幫派,在多方勢力間輾轉執行臥底任務的故事。
眾所周知,臺灣幫派在現實中話題不少、在影視中呈現不多,對于愛江湖片的和不愛江湖片的觀眾,這都稱得上貨真價實的奇觀。并且,與過往影視作品中描摹的不同,《鸚鵡》中的臺灣幫派超絕接地氣。劇中不僅設計了“黑蓮幫”、“五湖盟”、“天海門”等各色名目,還展現了幫派如何經營、如何招新、如何與居民共處。
如果說幫派是一種新鮮的人情世故,臺灣則提供了新鮮的地域氛圍。對于影視創作,不同地域貢獻的不僅是不同的景觀,更是不同的色彩與基調。東北白茫茫,西南綠油油,而《鸚鵡》的故事落在架空的臺灣海邊小鎮“蓮安鎮”,多了一抹藍,不管放在臥底題材還是國安題材中,都有著更濃郁的煙火氣與小清新。
男主角使出各種賤招兒混進幫派、一路升級的過程,也是劇集塑造淳樸的蓮安鎮眾人的過程。大多數時候,《鸚鵡》都是日常輕快的。如此,就構成了該劇第二重風格上的奇觀——不僅有爽點情緒、有家國情懷,還有溫馨情感、熱血情義和生活情趣。
相比以往,《鸚鵡》作為短劇體量下的平民英雄臥底故事,更偏個體視角,給到了國安題材更具傳奇性和低門檻的打開方式。更難得的是,該劇不僅通過正面主角陳天爽歌頌了內地國安戰線的無名英雄,還通過吳建豪飾演的黃志興,展現了另一邊視角的對和平統一的期待。
黃志興初登場是手段狠辣的反派大佬,臨近結尾才揭曉他也是一名潛伏者,為了大局甘愿犧牲自己。對此,摯愛的妻女被保護在真相之外,正反雙方、無論敵友也都一度難以理解,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為何會自發地選擇成為國安的編外臥底?
在這個人物的處理上,導演同樣貫徹了個體視角,沒有空泛地上價值,而是通過交代他一生的故事給出了能令大部分人共情的解釋:童年時出身眷村,統一是父輩的牽掛;青年時到內地交換,明白了同胞的含義;中年時有了女兒,從此不再期許世界是一個“越亂越任我馳騁”的大舞臺,只愿天下太平,于是主動走上這條潛伏之路。
這也正是《鸚鵡》的第三重奇觀——短劇中前所未見的主題立意,并將其用前所未有的形式表達出來。它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覺得這一切從未離自己如此之近。
拒絕行活,短劇有風格
可以說,《鸚鵡》是對精品短劇的重新定義,從題材的拓展性到內容的扎實度、主創的配置……都有實打實的升級。
首先,演員陣容上,男主葉瀏是話劇出身、喜綜走紅的新面孔,此前出演過多部影視劇,功底過硬。出演兩位大佬的則是觀眾熟悉的“F4”、“任光晞”吳建豪,以及影歌雙棲的于文文。
此外還有一眾臺灣實力演員與導演熟人班底加盟:出演過侯孝賢電影的高捷、庹宗華;徐冬冬再演蛇蝎美人,大嫂升級成大姐;常戎再演“許處”,又抓個賤兮兮的小伙子去臥底。正應了那句,“難怪有故人之姿,原來是故人本人”。
容易被忽略的是,《鸚鵡》的幕后陣容更加強勁,完全是短劇界的“超配”:擅長涉案題材的飛天獎導演張睿,手握多部知名院線電影代表作的制片人陳爽、楊磊,此前創作過豆瓣7.9分武俠劇《少年游之一寸相思》的編劇孫博之。其他關鍵部門中,美術指導張鴻發、攝影指導林詩丞、造型指導柳欣言、聲音指導周磊,不是北電科班出身,就是一線參與過多部影視作品。
只有這樣的班底才能確保錢和時間都花在刀刃上,在最終成片上如數體現。硬糖君必須說,也只有搭配這種級別的考究畫面與精良制作,《鸚鵡》的題材立意在短劇中才不顯突兀、不被辜負。
更難得的是,不僅制作部門拿出的不是行活兒,導演與主演更是個個拿它當自己的“作品”在用心對待,注入創意與熱情,寄予巧思與厚望。
導演張睿入行已有20年,在直播中說起在《鸚鵡》中想要塑造的“平民英雄”與后半部分的反轉高燃時仍滔滔不絕、難掩興奮。男主葉瀏作為劇情中心、多面臥底,仔細設計了與不同陣營人物的交流方式,區分出何時真心、何時假意,又是何時量變導致質變。
吳建豪與于文文都是首次挑戰幫派大佬角色,可以說是對以往熒幕形象的顛覆。相比負責牽引觀眾走進故事的男主,黃志興的出場并不多,很多時候還戴著假面。吳建豪需要在諸多限制中將水面之下的東西演出來,讓觀眾感覺到他未曾說出口的話、以及多年潛伏在這個男人身上留下的痕跡。
于文文對這部戲的喜愛更是溢于言表,為這個國劇中少見的女性角色發了好幾條微博,還親自創作并獻唱片尾曲《賭》。
可以感覺到,橫屏短劇反而給了主創更大的發揮空間,他們的自我挑戰也都呈現在成片中,較少妥協與磨損。這也正是每一個內容新物種給行業帶來的最珍貴的東西。
在短劇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新人跨界圓夢、白手起家的故事。《鸚鵡》則證明了,橫屏短劇可以繼續升級、承載更多的探索,為資深主創與成熟藝人提供轉型闖蕩的機會,也為參與者留下不會被磨滅的作品。
橫屏短劇,真的“next level”了
《鸚鵡》這樣的橫短先鋒嘗試出現在騰訊視頻,并不令人意外。騰訊視頻是最早布局橫屏精品短劇的平臺之一,并且很早就取得領跑地位。云合2025上半年精品短劇票房榜單顯示,騰訊視頻共有34部短劇分賬票房破百萬、占全平臺總份額的80%,包攬分賬票房榜單前13位、涵蓋所有千萬級爆款。
今年6月份“十分劇場”的品牌升級,《鸚鵡》等代表性橫屏短劇的推出,都給到市場更多信心。關于升級后的“十分短劇”新品牌,騰訊在線視頻影視內容制作部副總經理李啦闡釋為:
首先,“十分”依舊代表滿分,騰訊視頻從未忘記“以精為尺,向美同行”的初心;第二,“十”由橫與豎組成,除了橫屏短劇之外,優秀的豎屏短劇也有機會進入廠牌;第三,“十分”也意味著希望看到更極致的內容表達在短劇賽道里綻放。
《鸚鵡》正應了其中的“更極致的內容表達”,充分說明橫屏短劇已經站住了自己的生態位,并且被平臺寄予了更多期待,精品標準亦被梳理重塑。正如李啦在“融合共生·越過山丘”騰訊視頻短劇私享會上所說,橫屏短劇來到了一個“大浪淘沙見真金”的發展階段,只有創新題材、極致表達的好作品才有機會在當下的市場里脫穎而出。
當時與《鸚鵡》同一批發布的共有18部重點橫屏項目,充分展現出騰訊視頻定義短劇next level的野心與決心。
可以想見,隨著騰訊視頻片單中的項目逐個釋出,橫屏短劇的未來的立身之本與探索方向將越發明朗。當然這也意味著,騰訊視頻“十分短劇”在橫屏短劇的下半場再次奪得先手。
沒有一種扎扎實實的內容升級會被觀眾忽視,這一次橫短率先到了“next level”,那些囿于復制過往成功經驗的劇集,可要加把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