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19日,齊齊哈爾城頭升起膏藥旗,日軍第二師團長多門二郎耀武揚威地進駐黑龍江省城。然而,馬占山已率殘部退往克山、拜泉,在海倫設立臨時總部,繼續以黑龍江省主席之名維系抗日火種。這片冰封的黑土地上,暗流正悄然涌動。
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很快向馬占山拋出橄欖枝,試圖說服其歸順即將成立的“滿洲國”。面對日軍的軍事威懾與政治誘降,馬占山選擇表面虛與委蛇,暗中卻將目光投向哈爾濱方向。此時的哈爾濱,正成為北滿抗日的新支點。濱江鎮守使丁超麾下的獨立第28旅與駐依蘭的李杜所部獨立第24旅拒絕投降,在哈爾濱北部與東部山區構筑抵抗陣地,與投降派“吉林熙洽政權”形成對峙。1932年1月,丁超與李杜在哈爾濱組建吉林省自衛軍,丁超任總司令,這支武裝很快得到馬占山的秘密支持,成為牽制日軍的重要力量。
土肥原賢二對馬占山的“拖延戰術”漸失耐心。1932年1月,為逼迫馬占山就范,他下令熙洽偽政權的“吉林自衛軍”西下哈爾濱,企圖南北夾擊海倫。1月25日,偽軍推進至雙城時,遭到丁超部猛烈阻擊,雙城阻擊戰打響。1月28日,日軍第二師團再度北上增援,從釜山登陸的獨立第四混成旅團也加入戰局。丁超與李杜麾下的將士們用簡陋武器對抗裝備精良的日軍,許多士兵僅有老舊步槍,甚至有平民志愿者手持獵槍參戰。激戰至2月4日,日軍從西、南兩面突入哈爾濱市區。在17個小時的街巷戰中,抗日軍民依托建筑節節抵抗,但最終難敵日軍火炮與空襲。當夜幕降臨時,丁超率殘部退往松花江下游,哈爾濱淪陷。
哈爾濱失守后,馬占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2月14日,他被迫接受偽職,繼續擔任黑龍江省省長。這一決定曾引發爭議,卻暗藏玄機。在任期間,馬占山利用職務之便,秘密籌集偽滿幣2000余萬元、戰馬300匹及十卡車物資,分批運往黑河等地,為重啟抗日儲備力量。
1932年3月,國聯調查團抵達東北的消息傳來,馬占山抓住契機,一面配合調查揭露日軍暴行,一面暗中部署軍事行動。4月1日,他率200余名親隨悄然離開齊齊哈爾,7日抵達黑河后通電反正,再舉抗日旗幟。隨后,他聯合李杜、丁超及海拉爾的蘇炳文,組建東北救國抗日聯軍,自任總司令,兵分多路進攻哈爾濱與齊齊哈爾。這場反擊持續五個月,馬占山傳令各縣組建義勇軍,在黑龍江東部形成呼應。但因敵眾我寡,加上叛徒程志遠臨陣倒戈,部隊傷亡慘重,最終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蘇聯境內。馬占山的東北抗戰暫告一段落,但他在黑土地上播下的抵抗火種從未熄滅。
與此同時,遼西戰場的局勢急轉直下。1931年12月,日軍以“剿匪”為名進攻錦州,調集混成第八旅團、第二十師團及飛行中隊增援。防守錦州的東北軍第十二旅、第二十旅等部本可依托陣地阻擊,卻接到了張學良的撤軍令。1932年1月2日,日軍幾乎兵不血刃占領錦州。關外要地盡失,東北四省已陷其三,熱河成為日軍下一個目標。
然而,千里之外的上海,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為轉移國際社會對東北的關注,日本將矛頭指向這座遠東第一都會。1932年1月,日軍在上海蓄意制造事端,第一次淞滬會戰爆發。鬼子將戰火從冰天雪地的東北到黃浦江畔的十里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