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正午,鬼子裕仁狗皇通過廣播宣讀《終戰詔書》,宣告中華民族歷經十四年浴血奮戰,終于贏得勝利。這場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首次全面勝利的反侵略戰爭,重新塑造了東亞政治格局,在中華民族復興歷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我們追溯這場戰爭的起點九一八事變,鬼子軍國主義在東北大地犯下的累累罪行,宛如一部血腥的殖民史。
明治政權建立后,鬼子很快確立"大陸政策",把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當作戰略跳板。1874年,鬼子借"牡丹社事件"出兵臺灣;1894年甲午戰爭后,通過《馬關條約》割占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才被迫歸還;1905年日俄戰爭獲勝后,日寇取得南滿鐵路控制權。到1910年正式吞并朝鮮,鬼子完成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略包衛。
1915年的"二十一條"事件尤為值得銘記。袁世凱政府在鬼子軍事威脅下,無奈接受諸多苛刻條款,如旅順、大連租借期延長至99年,聘用鬼子顧問等。這份被后世稱作"國恥條約"的文件,實際上為鬼子在東北建立殖民統治奠定了所謂的法理基礎。
1928年皇姑屯事件,鬼子關東軍炸死張作霖,徹底暴露了鬼子軍方急于打破華盛頓體系限制的野心。1931年6月19日,《滿蒙問題解決方策大綱》出臺,標志侵略計劃進入實施階段。7月1日萬寶山事件,鬼子警察屠殺中國農民,還煽動朝鮮排華暴動;8月22日,《朝日新聞》編造"中村震太郎事件",為戰爭制造借口。
9月6日,張學良電令北大營守軍"絕對不許抵抗",雖有保存實力的考慮,但這一決策客觀上助長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當夜11時15分,關東軍炸毀柳條湖鐵路后,僅用8小時就占領沈陽全城。到1932年2月,東北三省在幾乎沒有有效抵抗的情況下全部淪陷。
占領東北后,鬼子迅速扶植以溥儀為首的傀儡政權。在"日滿一體"政策下,鬼子移民強占良田,建立"集團部落",強迫勞工從事高強度礦山作業,慰安所制度也開始系統運作。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記載,僅1932到1945年間,鬼子在東北掠奪煤炭2.23億噸、生鐵1100萬噸,致使中國勞工死亡超百萬。
不過面對侵略,中國軍民從未屈服。九一八事變當夜,沈陽警察局長黃顯聲組織2000余名警察展開巷戰;馬占山將軍在江橋戰役中率部抵抗七晝夜;東北抗日聯軍在楊靖宇、趙尚志的帶領下,堅持游擊戰長達十四年。這些抵抗行動雖沒能阻止國土淪陷,但打破了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幻想。
從甲午戰爭到抗日戰爭勝利,這場仗我們足足打了半個世紀,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被動挨打到全面反攻的歷史性轉變。這場勝利讓我們收回臺灣、澎湖列島等固有領土,還使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奠定了戰后國際新秩序的基礎。正如《大公報》社評所言:"我們不是復仇主義者,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歷史賦予的責任。"日寇膽敢再來,我們定能讓富士山火山噴發,以此來徹底埋葬小鬼子的狼子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