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或17日發展,華南沿海居民緊盯著天氣變化。南方正熱得冒油,多地最高溫超37℃,莊稼葉子都蔫巴了。農民老李蹲田埂上抹汗:“天氣預報說高溫到頂了,可這雨咋還不來?
”偏這時候,“韋帕”要生成的消息傳出來,有人盼雨,有人犯嘀咕。
按往年經驗,7月臺風生成后,最快兩天能登陸,慢的得拖上十天。但“韋帕”現在還沒影兒,能不能成臺風都得看17日發展情況。氣象員說,就算17日生成,最早登陸也得19日前后,晚的話得等到七月底。
廣州預報18日雷陣雨,19日中雨轉大雨,20日、21日大雨。可這雨是“韋帕”帶來的?
還是普通雷陣雨?老百姓心里直打鼓。
要弄明白“韋帕”咋走,得看副熱帶高壓這根“指揮棒”。
副高偏北偏強,臺風就往西北跑;副高弱了,臺風可能轉向東北。去年第5號臺風“海葵”就是副高突然東退,最后沒在我國登陸。
“韋帕”要是往華南沿海去,廣東、廣西、海南的風雨跑不了。但臺風路徑像小孩玩彈珠,碰著地形、冷空氣,方向說變就變。就像“丹娜絲”,三次登陸臺灣、浙江,最后還影響到湖南。
農諺說“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這時候的雨對晚稻抽穗正關鍵。可暴雨下急了也麻煩,低洼地積水,玉米、花生根要泡爛。熱歸熱,可臺風帶來的雨也得防著——暴雨積澇,莊稼可受不了。
有人問:“離登陸點遠就安全?”去年“杜蘇芮”登陸福建,安徽也下了大暴雨。
氣象專家說,臺風“危險半圓”在行進方向右側,那側風雨更猛。
登陸點近不一定影響大,還得看臺風結構、地形和其他天氣系統配合。現在“韋帕”還沒生成,具體路徑、風雨范圍都是“大概齊”。華南種瓜的王嬸說:“不管咋著,我先把瓜棚加固了,總沒錯。
”農業農村局提醒,關注17日后臺風動態,提前清溝排水,防倒伏。
至于“韋帕”會不會像“丹娜絲”那樣三次登陸?現在還說不準。天氣這事兒,一天一個樣兒,最終還得看氣象部門實時預報。
您要是在華南沿海,記得多刷天氣預報,該準備的早準備。畢竟莊稼不等人,防患于未然,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